关灯
护眼

第二十章买丫鬟

    时间过得很快,两个多月过去了,现在已是深冬,快要过到年的时候了,

    大家都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挽歌带着锄头到了地里,迫不及待的刨了一下,果然,一个个大红薯。

    幸好她经常浇灵泉水才没有被冻死。

    大概刨了两个时辰,已经装满了两大框了,看着框里的红薯,她感觉满满都是动力。

    正要继续时,身后传来挽冬的声音,“大姐,你怎么一个人来了,你怎么不叫我一下!”都怪他,昨天晚会上看书看晚了,才会早上起不来。

    其实不是他起晚了,而是她起的太早了,天蒙蒙亮的时候她就起床了,就是想着可以多干些,早早的干完,“没事,也不累,你读书很辛苦,好好歇歇。”

    “大姐,怎么可以这么说,我平时都在镇上不能回来帮你干活,我已经很愧疚了,我在家里,理应让我来干,但是你还是自己来了,以后不许这样了,我可是男子,而且还是家里的长子,我有我的责任。”要不是大姐,现在他们怎么可能吃好的穿好的,而且还能读书。

    在古代,男孩子十岁已经算是半个大人了。

    长姐如母,其实在他们心里挽歌就是跟母亲差不多的,挽冬还好,但是另几个小的,对爹娘的印象已经模糊了。

    他来到地里干活,几个小家伙在家里也很懂事的,挽春洗衣服,打扫卫生照顾挽香,而挽夏挽秋喂小鸡,和兔子,做饭时帮挽春烧火。

    她知道他们都很懂事,她也很心疼他们,看着挽冬笑了笑,“我知道,我们挽冬长大了。”

    刨到三框的时候,两人又合力把它抬了回去。

    中午简单的吃了饭,两人又下地去了,挽夏也跟着一起,怎么样阻止不了,总说自己是男子汉应该多为家里做些事,由于他跟着田勇生一起学了些拳脚功夫,所以力气还是蛮大的。

    到了地里,挽歌和挽冬两人负责刨,挽夏负责把红薯搬到框里,还是省了不少事。

    等到过过年开春过段时间,天气渐渐回暖的时候,就可以跟村里人说红薯秧的事了。

    差不多一天时间,才把地里的红薯全部刨完了。

    回到家里,烤了几个红薯,香甜可口的味道,让他们觉得一身疲惫一扫而空。

    第二天,挽夏去田勇生那的时候,挽歌又给他装了一篮带过去,像他平时也就一个住着,吃这个的话更方便了。

    早在,一个月前,镇上的秀坊就已经装修好了,取名叫做,霓裳绣坊,只不过,现在只有田婶,和许婶两个人在绣,而且只是一些小物件,要是大的物件估计不行,要是遇上什么生意的话,估计来不及,所以让她们多绣些手帕就好,挽春很聪明,又很有刺绣天赋,这几个月已经把那副刺绣绣好了,现在她还只喜欢绣大的物件,小的还不喜欢,但是她一个人绣也不行呀!

    虽然可以召集村里的妇女们,但是她们的手艺怎么样不说,这个学不学的会还是会事儿,而是她还是想培养几个可靠的,从小学起,不是更好。

    要是去镇上刘牙行那买个会刺绣的小丫鬟,这样更保险而且忠心,还可以跟挽春做个伴。

    以后要是绣坊开大了,可以在村里召集妇女们做工,绣一些简单的刺绣。

    所以还是等一切准备好了之后再开张。

    到了镇上的刘牙行那,敲了敲门。

    很快,一个小厮开了门,“你是找老爷的吧!快请进。”

    刘牙行出来一看,立马笑着道,“哟!向姑娘,今天来买什么呀!”

    挽歌看着他道,“我是想来卖几个小丫鬟,要手艺好会刺绣的那种。”

    “有,有,我这呀!什么样的都有,包好!”说完赶紧吩咐小厮将人带出来。

    很快,院子里就沾满了人,大概二十多个,因为是要刺绣好的女孩子,所以就这么多,大多是十五六岁,或者十一二岁的,几岁的也有,“我先说好了,我家里不是什么有钱人家,只是个农家户,我只想找个会干活,能吃苦,会针线刺绣的。”

    听她这么一说,不少人眼里都闪过一丝失望,有的甚至眼里闪过一丝不屑。

    挽歌看了看,看到角落里有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大概六七岁左右,圆圆的脸蛋,皮肤粗糙黝黑,但是大大的眼睛充满灵性。

    她发现挽歌在看她,立马跪了下去,“小姐,小姐,求求你买了我吧!我什么都会干,会下地干活,会喂鸡养猪,还会刺绣,我都会干的,我不怕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