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80章 先贤故事永流传

    随着大幕开始,其他人物自然也是撤离这里,就剩下了李信和司马迁。

    而司马迁游学,还是他父亲的主意,闭门造车是没用的,只有多走多看才能写出真实的史书。

    让他用笔记下他看到的一切。

    司马迁的游历也是有目的的,追随先贤的脚步,走先贤走过的路。

    比如舜帝——大舜,大舜走到哪里就有人赶来追随,之所以这样被人追随,因为大舜忠孝的美德,因为大舜礼让的美德。

    舜帝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而闻名。

    他走到哪里,美德就传播到哪里。

    相传一年的时间,舜帝居住的地方就会形成小村落。

    两年,就会形成一个城邑。

    三年,就会变成一个大都城。

    之所以大家都愿意追随舜帝,追随有美德的人,大家相信就会过上好日子。

    而舜帝也确是如此做的,对待那些追随他的人,就好比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以忠孝传善天下,天下美德皆从舜帝始。

    “五帝本纪中,我写舜帝的笔墨最多,就是想把舜帝的忠孝传至千秋万代。”

    “百行孝为先,忠孝传家后来成为了世代相传的华夏家风,这要感谢您的记述!”李信由衷说道。

    华夏以孝传天下,因为那些忠孝传家的记述真的是影响很大。

    司马迁自然是不敢居功,感谢的是大舜。

    随着司马迁的脚步继续游历,来到了会稽山探禹穴。

    遥想当年大禹会盟诸侯盛况。

    大禹召集诸侯前来,是为了共同祭祀天地,是为了合为一体安定家园。

    听到司马迁的诉说,李信还是有所了解,毕竟真的是对话先贤,功课还是需要做好。

    大禹事迹是被司马迁记录在《夏本纪》中。

    而他所记录的大禹事迹,很多都是出自《书》中的《禹贡》一篇。

    所谓的《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尚书》。

    说到大禹和会稽山,就能想到还有一位历史人物越王勾践。

    勾践是大禹的后世子孙,会稽山就是他被困之地。

    这些不是巧合,可以说是有迹可循。

    大禹治国有方,天下安定后,在此会盟诸侯后,功成而崩,就地葬在会稽山。

    勾践是大禹的后人,勾践祖先受封在会稽山一带,负责祭祀大禹。

    时代变迁,就有了越国,长时间的受封,也成为了国。

    吴王夫差自然知道勾践是大禹后代,在打败越国之后,为了羞恶勾践,就困勾践在会稽山,甚至让他成为奴仆。

    好在勾践没有放弃,卧薪尝胆,终于是一雪前耻。

    勾践在打败吴国之后,自然要回来祭祀大禹,因为他护住了越国,护住了祖宗基业,无愧祖先。

    “像大禹这样的先贤,应当永远被祭祀!”李信感慨说道。

    “后世还祭祀大禹吗?”司马迁询问道。

    既然说道大禹应该被祭祀,司马迁自然是有这一问。

    “在我的年代,公祭大禹的活动,已经是国家级的祭祀盛典!”

    “好!”司马迁非常高兴。

    李信说了一下,不只是大禹的事情,那越王勾践的故事也是在后世一直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