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5章 年和1990年的区别

    李海英面对着突然间对自己这么好的陈大明,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为什么陈大明以前对自己一直都是视若不见,而今天开始一下子对自己这么好,他只要追自己吗?

    李海英的心跳的厉害,她觉得自己很平常,配不上一个这么优秀的男人,并且这个男人还是本市户口,而自己家只是农村的。工厂里那么多优秀的女孩,为什么偏偏挑中了自己呢?

    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村姑娘能够嫁到城市里,成为一个城市人,几乎是所有农村女孩的梦想。当时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农村与城市户口之分就相当于现在印度的种姓制度,当然没那么严重,但是有很多地方确实很像。

    就从农村户口的人们拼了命,都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城市人这一点来讲就和印度人低种姓的努力想改变自己种姓地位,成为高种姓人差不多的。

    对于李海英来讲,不要说陈大明长相并不难看,甚至有几分英俊,即便他是一个四十岁的大叔相貌丑陋,仅凭城市户口和工厂的正式工这两点,李海英也可能会选择嫁的。

    除了通过婚姻能够获得城市户口以外,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工作如果在这种国营工厂里能够成为一名正式工,并且工作个十几二十年的话也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城市户口的人。

    所以那个时候,在农村的人如果想要这种国营大厂上班成为有编制的正式工的话,至少要交4000元。而在当时的人均收入一个月也不过就100多块钱而已。一套房子的价格也就1万多元,4000块钱甚至相当于现在的40万了那基本上是一个农村家庭,全家人全部的积蓄。

    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个人拿了钱可以成为正式工的,还要请客送礼,托门路找关系。又是一笔不小的花销,等一切都办成了,获得了工厂的正式编制以后,在这个工厂里努力的工作20年以上,在退休之前可能会获得城市户口。为了一个户口搭上自己的青春和几十年的时光,现在的人是无法理解的,但是这在那个时代却很普遍很正常。

    也正是因为人们对于工作获得的不容易,付出的代价太高,以至于在90年代中期下岗潮来临的时候,对于广大下岗职工的冲击如此之大。对他们来讲那绝不仅仅是丢了一份工作的问题,那是他们的整个人生的目标梦想被击碎了。

    其实在90年代的时候,户籍已经开始显得并不是那么太重要了,最严重的时候是在80年代,那时候的城市户口的优越性明显很突出。

    那时候城市户口的人在工厂上班的人的忧郁感,甚至远超于现在的白领阶层。

    在2023年的人们,往往以为如今的社会贫富差距太大,有些人怀念以前,觉得以前公平,没有贫富差距。其实在90年代以前虽然贫富差距不大,但是城市与农村户口区别对待所产生的差距,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与冲击远超于如今的贫富差距。

    陈大明对这个时代了解的还不太多,更多的还是从男主的记忆当中所获知的,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碰撞产生巨大反差让陈大明十分的迷茫。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哪一个时代,在自己所在的那个年代,自己活的卑微,甚至都没有一点存在感。没有人重视自己在乎自己,自己就属于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但是那个年代科技发达,物质生活水平高,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治安好。即便是像他这样挣的最少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也要比90年代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要强的多的多。

    而在这个90年代虽然物质上很穷,但是陈大明的社会地位却很高,他备受尊重,很多女孩都想嫁给他,很多人都愿意围着他转。

    他觉得这就跟当初陷入时间循环的时候差不多,进到时间循环里面虽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让他很留恋的地方,如今穿越到90年代的感受也差不多。

    陈大明已经把李海英当成赵大巧了,跟她有说有笑胡说八道,他利用自己在2023年那个年代所见到的追女孩子的那些把戏,哄女孩子开心的手段,虽然在那个年代早就过时没人用了,但是在90年代的女孩们却没有见过这些。

    比如他先是一本正经的说,“我昨天输液了。”

    “怎么了?你病了吗?输的什么液?”

    “输的想你的夜。”

    李海英愣了好一会,等想明白以后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