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4章 逆父,我来教你屠龙术!

    慕容复开始复盘慕容博的计划,大肆吐槽:

    “你妄图挑动宋辽大战,这就不靠谱,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宋辽之间往往靠政治就能解决问题。”

    “赵宋割据一方,富庶温暖,东京梦华,根本没有收复燕云之心。何况要对大辽动兵,也得先解决西夏。”

    “西夏与辽亲厚,对辽动兵则西夏肯定不会坐视不理。当然,我大宋自己也打不过大辽,哈哈!”

    慕容复可不会忘记,宋徽宗与金国联合攻辽,结果北宋天兵被快亡国的辽兵摁在地上摩擦,最后靠向金人赎买,才得到了燕云十六州。

    因此宋朝也被金人小看,金人随便试探了下,就拿下了东京,把徽钦二帝全部俘虏。

    于是赵宋的那些什么皇后帝姬,都被金人蹂躏,有个帝姬还谷道破裂而死,给慕容复留下了深刻印象。

    慕容复心: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啧啧,这该多疼啊!

    其实对赵氏的苦难,慕容复不仅不同情,反而想笑。

    赵大欺负孤儿寡母,赵二驴车漂移,宋真宗打出个澶渊之盟,居然还舔着脸泰山封禅!

    也就神宗哲宗像个男人,但玩不过北宋的士大夫集团啊!

    宋徽宗昏聩无能,对百姓极尽搜刮,对外谄媚懦弱,这种昏君,全家死光都不可惜。

    只可惜了开封百姓。

    赵家皇室都被金人蹂躏的那么惨,百姓更是陷入无边苦海。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岳飞北伐,北方百姓积极响应,不就是因为金兵的荼毒?

    但那完颜九妹却把大好局面破坏殆尽,连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的道理都不懂。

    赵家,都是一群没种的男人啊!

    好歹人家耶律家,还有大石林牙开创西辽,屡屡讨伐金国,要不是路途遥远,说不定就能成功。

    正因赵宋不堪,所以慕容复才野心膨胀,想要处中国以治万邦。

    因为他要拯救苍生,一统华夏。

    他要让胡无人,汉道昌!

    慕容复现在的血脉是鲜卑,但他的灵魂当然是汉魂。

    何况,其实后世检测,什么鲜卑女真蒙古,里面汉人基因很明显。

    甚至可以说,蒙古人里面不少是刘邦的子孙。

    主要是古人入农耕则汉化,去游牧则匈奴化,刘氏子孙放牧两代人,也就忘了自己是谁了。

    匈奴汉化后,也就以汉人自居,比如刘渊,还追封阿斗为皇帝,精汉的不得了。

    “大宋的兵力确实孱弱,正因如此,一旦宋辽开战,我们慕容家才有火中取栗的机会。”慕容博为自己辩解道,“我也没想赵宋北伐,赵家没那个勇气,我想的是辽国大怒,南征!”

    慕容复批评道:“想法很美好,但你忽略了澶渊之盟后,辽国和宋国长期和平,是因为辽国一向就没占据中原的野心。”

    “昔日,辽太宗耶律德光打入中原,妄图为中国之君。述律太后对他说,我们契丹人当不了汉人的皇帝。”

    “耶律德光不信邪,进入中原后,被此起彼伏的义军打击,见势不妙,只能跑路,并且感慨说:‘治理中原之民竟然这么难啊’!”

    “经历如此失败,辽国对中原野心已经很小了,赵宋其实是主动进攻辽国,宋太宗不讲武德,想偷袭拿下燕云十六州。只是宋太宗不知兵,玩砸了。”

    “后来萧太后和辽圣宗南侵,宋真宗吓得想跑路,被寇准逼着亲临前线,宋军士气大振,射杀辽军大将萧挞凛。萧太后也感到宋军实力,宋真宗议和,萧太后便借坡下驴,答应了。”

    “高梁河之战与澶渊之盟两次大战役,赵宋虽然丢人现眼,但也让辽国知道不可能吞并宋朝。宋朝也知道辽国不好惹,暂时熄灭了收回幽云十六州的想法。”

    “在没有把握消灭对方的时候,双方都会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而不会付诸于战争。”

    “宋辽两国甚至称兄弟之国,辽国发生边境饥荒,宋国甚至会去赈灾。而宋真宗这位老兄去世的时候,辽圣宗还带着大臣和后宫,为宋真宗开追悼会,哭的很是伤心。”

    “挑拨宋辽大战,从根本上,就是错判了宋辽之间的形势啊!”

    慕容复分析的头头是道,慕容博听的目瞪口呆。

    这在后世,不过是平常的历史分析。

    但目前的北宋,这种国际局势那就是迷雾状态,庙堂的人杰或许看的分明,但慕容博一个江湖草莽,哪里知道这种国际局势?

    又不是信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今天两国有摩擦,有产业竞争,明天就上新闻,后天一堆专家学者分析的入木三分。

    甚至连很多历史细节,慕容博都不知道,比如宋朝为辽国赈灾,辽圣宗为宋真宗开追悼会一事,慕容博就不知道。

    所以慕容博是呆若木鸡。

    倘若从战略角度看,辽宋根本不会大打出手,那他之前的计划,不是纯纯的小丑行径?

    见慕容博呆住了,慕容复继续说道:“你的出发点就错了,而你挑拨离间的手段,也害人害己,毫无用处。”

    “你告诉玄慈说,辽人盗取了少林寺的武功,玄慈也是没脑子,居然就信了你,带着武林人士去辽国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