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9章 再到清州

    第二天,我带着太子几个人一起到珠三角家庄,现在的珠三角农庄由我的一个表哥来管理,是我大舅的二儿子,以前也在东莞农庄做过,后来我们家里的人都去了京城,就让他过来打理。我事隔多年后又再次踏足这里,心里真的是百感交集啊。我的心是无人可以理解的,我心中有一些酸酸的感觉,只是当着这么多人我也是不好意思的,我也知道我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让太子好好体验生活,让太子活在真实的社会里,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帝师在皇宫里长篇大论,侃侃而谈。到了我们人工水库区,我问了一下太子是否会游泳?太子摇头说不会,我就让他看着我下水库游泳。现在是夏天,到水库里畅游一下,也不失是一种消暑的办法,这个水人工水库足够大的,比起我在前世去的那些游泳池舒服多了,也没有那种人山人海的场面。我和太子说:“黄公子,你要是也想下来尝试一下也是可以的,现在是大夏天,也不用担心受凉,反而是消暑的一种办法。”太子听我说他也可以下去尝试一下,也不禁跃跃欲试,于是我从水里出来,让太子到另外一边(靠近山脚那边)下水,水是由浅到深的,我让太子自己慢慢的往深处走,水到了肚子处就停下来,我教了他自由泳,他听了似懂非懂的,我也不想手把手去教他,让他自己感悟吧。我自己则是游到水库的中央,那里大概有六米深,我可以仰泳,也可以自由泳,想想自己也是好久没有这样放飞自己了。我游了大约一个小时,就上来了,只是太子还是在水里不想上来,我心里想这孩子也是够辛苦的,从小就在一堆条条框框中长大,我估计他小时候都不敢做梦。只是人虽有点古板,心地却是不错的,没有像大部分世家公子那样胸无大志,只知道吃喝玩乐,却也不顾他人死活。我没有去催他上来,只要没有安全的问题,就让放飞一下吧,我和太子说,你就在水里玩吧,我们等一下在果园里烧烤,中午就自己烧烤了。太子听到又有好玩的,也不想错过,于是就上来了,我们在果园里找了一处地势平坦的地方,让我表哥去找一些烧烤的材料过来,再找一些木炭。表哥以前也是做过烧烤的,也算是熟手了。我吩咐表哥准备几条鱼、不要太大的,有半斤左右就可以了,要用姜、葱、花椒、茴香等香料腌好,还有准备几只四个月龄的仔鸡处理好,腌好。再准备一些茄子、玖菜等青菜。酒还是我们随车带过来的龙洋酒。我问了一下太子,以前有没有自己做过烧烤?回答是肯定的,没有。我让一个人教他如何穿食物、如何烧烤、定时要给食物翻身。大家也不知道他是太子,因此也没有太多的拘束,都很放得开,吃喝也是很随意。太子也没有表现出他那种高高在上架子,也表现得很随和。我走过和太子说,这就是平民的生活,可以很开心,不必很有钱,意随心生,无时不快乐,我们是可以体验这种生活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与民同乐。一起烧烤的人都是农庄里的人,有的是同村的,有的是表哥村的,大家都知道我是当官的,因此对我还是很恭敬的,当然也包括我带来的客人。太子和我们一起出来,并不是想让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什么学识,因为太子不缺学识,他只是缺少实际的运用。我是想让他以前在书上学到的,听夫子讲过的知识都在这一次出行中慢慢的实践。而太子也是做得很不错,毕竟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起码的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他还是很懂的了。

    我们在连吉村一共住了四天,期间我们也一起去了我们的甲科学堂,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只有我们学堂才有阿拉伯数字教学法,让太子学会了阿拉伯数字后,再学会了乘法口诀,然后我们就用一些两位数的加减乘除让太子心算。当然这种心算是和算盘比较的。方法就是出二十道题抄出来,用心算和算盘比较。一开始还是算盘快一点,只是到第十次比较后,太子心算的速度就比算盘快很多了,主要是乘法口诀已经记住了,在心算时会自动运算了。等太子达到一定的心算水平后,我和杨夫子又教会他用二元一次方程式去解答那个时代的所谓难题。太子也是学得很投入,因为我们教的方法他以前是没有见过的,而且学会了以后终身受益。我和太子说,这些算术题的运算,学会了就不难了,如是没有学会,那永远都是难题。太子也是深以为然的。我们在甲科学堂呆了一天的时间,期间我也问了杨夫子这几年学堂运营的情况,杨夫子也是实话实说都讲给我听,现在学堂的规模和我以前在连吉村时扩大了一倍,现在学堂一共有六百多一点的学生,学堂原先是没有那么多的地,和族长商量后,就让连吉村靠近县城这一边的所有田地都规划在村里的商业用地和教育用地,各占五成。这样学堂的备用地就多了一千亩左右。商业用地那边也由村里出资修建了一个大型的花园小区:连江花园小区,小区规模达到五百套单独小院。这些小区产业都属于我们的连吉村,现在的连吉村每年年底的分红每户都达到上百两银子了,这在以前,村民想都敢想,而现在每年都会有实实在在的分红,村里的村民委实是开心。太子也是见到我们村的村民安居乐业的,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也许是因为当初自己和族长一起创办的甲科学堂带来的效果吧。

    第五天的早上,我们一行就去了清州府,我的那个族兄世潮还在那里做通判,没什么起色。想想当初我刚去京城时还一个正八品的小官,到现在都已经升至正五品了,而族兄还是做正六品的通判。到了清州府后,我还是找到我的族兄世潮,他对于我这几年所做事有些是知道的,有些是不清楚的。他现在只知道我在兵部做正六品的主事,并不知道我已经回到京城的通政司做正五品的左参议。我见到他的时候,他也是很诧异我会突然出现在他跟前。我于是和他解释说:“大哥啊,因为我要晋平府的兵器局帮我们的大华国改进了新式火炮,皇上觉得我的功劳不小,就把我调回京城通政司任他的近臣了,现在我是正五品的左参议。只是我觉得这几年一直都在官场里打拼,身心都有点累,就向皇上请了半年的假,到处转一下,散一下心。就这样我们一行人从京城一路游历回到自己的家乡,昨天我还在我们村里和族长一起喝酒啊,今天就见到你了。”世潮也是很有感慨的说:“没想到老弟这几年的拼博,也总算在官场站稳了脚跟了,当时和你在清州第一次见面时我就感觉你是一个不简单的人,果然你也没有令我失望,看你现在仕途顺畅我也是很替你开心的。”我接过世潮的话说:“大哥现在的年纪也不大,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我想假以时日,大哥也一定可以更进一步的,何况,这几年你在清州也算是小有成绩,现在整个清州府的财政税收比不上我们的晋平府,但在常规的府州也是名列前矛的了,你们只是发展好你们农业就可以达到这些成绩了,真的是不容易的。要知道我们的晋平府,光是靠卖煤炭的收入就占了当地财政税收五成以上,加上后来又发现铁矿,我们又开以我们晋平府独有的红山钢铁,这个也是在全国可以卖高价钢铁。只是现在产量大部份钢铁都是卖给了兵部的兵器局来做各种兵器,流入社会的红山钢铁其实是很少的,也就是说我们晋平府的红山钢铁是有价无市的。因此如果用晋平和清州相比是不可取的。再说,大哥在清州也只是下面的一个办事的官员,还没有办法个人制定整个州府的发展政策。”世潮见我说的很真切,实际情况也是这样。于是说:“这也是官场的常态啊,我们这些一般人是无法改变这个现状的了。”我想了一下,问他想不想到晋平府去做一个同知,是正五品的,现在我以前的那个拍档李阳还在上面做知府,我想如果让他推荐一下,上去晋平做个同知也是可以的,因为现在在清州府做通判的时间也有好几年了,俗话说不破不立,现在如果离这里,说不准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世潮听了我的话,觉得是有一定的道理,他回去后再想一下。我又和他说:“这里不管怎么也是一个地方官场,离大华国的权力中心还是很远的,就算你做得再出色,能见你的人还是很少的。因此如果有机会到京城或者比较出头的地方任官也是自我改变现状一种方法。”和族兄谈完这些事后,我就让他带着我们几个到他们清州府引以为豪的二季水稻全国种植示范基地。我和太子他们去了以后一看,感觉也是十分壮观,因为这里一片三角洲平原,没有山,都是平整的水田连成一片,可能有三万亩左右。我们走到河堤的边上,只见这里的河堤修建得很高,也很宽,而且种了很多固土用的小灌木,河堤上是可以行走两辆马车的,这条河叫清州河,河面很宽,有一千多米。里面也有很多大船,像两千吨的大船也不少,船上运用的货物大部分都是农副产品。这些农田间也是修建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马路,可以行走一辆马车或牛车,世潮和我们说这些路主要是为了劳作时方便而修建的,平时要运一些肥料、农具,农忙时用来运用收获的粮食。我们走到田头看了一下这一望无边的农田,心里还是感慨万千,在这里如果在我们前世要是用机械化来劳作的话,倒是省了很多功夫。我问世潮这里的耕种方式和我们老家连江县有什么不一样的?世潮说:“这里的大部分田地都集中在少数的一些人手中,而这些人都会请了众多的佃户来帮忙耕种的,有点像你在老家那里搞的东莞农庄一样,只是这里的地主占用的田地比你更多而矣。他们光是耕牛一户就有上万头的,这里以清州流域为基础,耕地一共在八百多万亩,这里只是其中的几万亩,都是一个地主的。”我想了一下也对,如果大部分田地都集中到一些人手上,这样对于管理这些田地也是一件好事,可以用更少的劳动力去耕更多的田地,这也是因地制宜的表现。这里处于在三角洲平原区,各种农作物的产量也比我们老家的山区高一点,这里现在实行了二季水稻的种植后,让所有农民吃饭的粮食都解决了,但也使粮食的价格下降了。以前那些佃户还可以出卖一些余粮而增加一点收入,现在粮价下降了这一点和以前也差不了多少。我又问世潮,现在你们的粮食都增产了,但是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实质性增加太多,你们州府有没有想过其他办法改变现状?世潮说没有太好的办法。我想了一下,要不我写封信给京城的世机,让他下来高价收购你们的粮食,当然也不只是水稻,其他的杂粮食也收,我让他的收购价比你们现在的市场价高三成到五成,这样你们官府收到官粮只规定收水稻就可以了,这些粮食容易储存。我把的想法说给世潮听,让世机在这里修建一个龙洋洒的分厂,当然这是要官府来保护的,因为这里面会涉及到一些配方和设备上的机密。全作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把酒厂的利润四成交给清州府作为财税,以清州府名义成立酒厂,二是以龙洋酒的名义来投资生产,让清州来购老百姓的余粮,这一部分的收益直接让清州府来赚。我们按约定的高价来收官府收回来的余粮作为酿酒的原料。世潮一听这件事如果实施成功的话,对当地民众和官府都是一件好事,于是就答应我回去和知府汇报一下,我和世潮说,要不然我们一起和知府见个面吧,本来我和他儿子也处得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