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6章 上下起落的能量蓄发

    岳飞虽然要教士兵习练《易筋经》,但只是口授而不作书,因为少林寺现在已经是闻名天下的武学圣地了,不能不顾及少林寺的规矩。

    他教士兵《易筋经》的十二式以用外形动作引带出心力,他自己也加倍习练,想尽快找到一个新的巨大的能量蓄发模式。但是用这种方法调息显然非常慢。经书上说要完成易筋洗髓的全功得三年又九载,共十二年。

    汤怀、王贵等人和几个步将则天天在一起研究能够让周身整体在同一时间向同一个方向进行能量蓄发的动作模式。他们试验了无数种动作模式,最后确定下来了一个可行的动作模式,向岳飞汇报了。

    这个全新的动作模式就是身体在竖向的向下压缩和在横向的旋转的结合,其外形动作就是周身各个部位的折叠拧裹。用直白的话说就是,将身体像拧螺丝一样拧。

    (作者的话:读者不要对拧螺丝三个字敏感。螺丝是在清代洋务运动将工业化引入国内后才有的。我在此使用这三个字只想让诸位明白内家拳外三合的意义)

    周身各部位的竖向压缩,就是周身各部位向下的堆积,就是松沉。周身各部位的横向旋转,就是在压缩的同时,身体向左右两侧的旋转。周身各部位压缩旋转的表象就是周身各部位的折叠拧裹。

    以螺丝的丝扣旋转方向为标准,当向一个方向压缩旋转螺丝时,螺丝就下行;反向压缩旋转螺丝时,螺丝就上行。所以,周身各部位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分为两个阶段,当身体向一个方向进行压缩旋转时,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使得身体获得地面给予的上行反作用力的上行能量;当身体反向压缩旋转时,就能够发出上行能量而形成打击力量。这种能量蓄发模式在体内形成的是上下运行的能量,一起一落的能量。

    并且,这种周身各部位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能量蓄发的动作模式,是可以在抛弃肌肉紧张收缩的能量蓄发方式下进行的,在抛弃了肌肉紧张收缩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体重生成压缩旋转折叠拧裹。

    我们知道,在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时,虽然胳膊腰胯肩都能够通过肌肉紧张收缩蓄积出能量和力量,但真正起主导地位的力量是来源于脚蹬地的下行能量的。不信大家可以试验一下,当一个人坐着或者躺着时,由于没有了下行脚蹬地的能量,只凭胳膊腰胯肩也是无法发出很大力量的。脚蹬地的下行能量越大,身体获得的上行打击力量就越大。

    而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时,只有腿脚能够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粗壮的身子几乎除了体重以外是无法发出下行脚蹬地的能量的。而周身各部位的压缩旋转折叠拧裹,则能够让人体从头顶就开始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所以只从此点来说,周身各部位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动作模式就能够获得比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更加强大的能量和力量。

    但这种周身各部位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动作模式,由于抛弃了肌肉的紧张收缩,所以其上下运行的能量都是在内里经络中运行的,不需要肌肉紧张收缩的空间距离,所以就没有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时来回抽扯的外形,表象是松柔的--------但是在这表象的松柔之下,却进行着比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更加巨大的能量蓄发。

    岳飞听明白了汤怀等人介绍的周身各部位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动作模式,唯一让他遗憾的是这种动作模式的能量蓄发是分为两个阶段的,即身体先向一个方向压缩旋转以蓄积下行能量,然后身体再反向压缩旋转以发出上行打击力量。岳飞不知道这样的能量蓄发方式能不能应用于实战,但是从目前来看,别无他法,只能先试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