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7章 太极拳论要解

    (原文)先在心,后在身。

    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

    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动牵往来气贴背,敛入脊背,要静。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迈步知猫行,运劲如抽丝。

    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有(尚)气者无力,无(养)气者纯刚。

    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介绍)此太极拳论即是指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此篇为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的要解。

    太极拳的能量蓄发,要先启动心力,习练在经络中运行拉动周身三节生成动,所以要先在心,后在身。

    心力在腹部进行心肾交合、河车运行,故腹部要松而不能让心力积存于丹田(以后在孙禄堂拳论中有介绍)。心肾交合后才能敛气入骨,敛气入骨则神舒体静,蓄发合一,无蓄无发。在这个过程中要刻刻存心,心肾交合是内家拳的根本。

    周身三节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如果在打拳时只运动身体某一部位而其他部位不动,则就是在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而不是周身三节折叠拧裹发力。

    内家拳体用一源,动静一体。内里心肾交合为静,外部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为动,动静合一,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内外合一。动则上下行能量都要在从头顶到脚底一条大龙中运行,敛气入骨,敛气入骨则无形无式,则内外合一为静。

    内里巩固精神的上下行能量(精为下行能量,神为上行能量),对外要显示安逸,不让对手观察到自身虚实。

    内家拳迈步由心力在会阴做河车运行所致,心力抽合腿部迈步时先向内缩腿再迈出,如同猫行先抽退再迈步一样。易筋易髓这种能量蓄发方式,在明劲暗劲阶段,心力在经络中运行所形成的一个能量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会形成一根绞索拉动周身三节折叠拧裹。到了炼神还虚的阶段,心肾交合形成一种状态,此时心动如抽丝。能量筋从绞索转换为抽丝的过程,就是还虚的过程。

    全身意在蓄神。神,意也,为意的高级形态。静为本性,动则为意,妙用为神。气为能量,是力量在体内的表象,求气即求力。求力则滞。用意不用力,只需作出内里心肾交合、外形折叠拧裹即可得到巨大力量,不可专门求气求力。

    求、用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养气,使心力这个先天一气与后天之气交合,后天之气补充先天一气,此为养气。让心肾交合的能量在周身运行就是养气,总是气沉丹田地发力就是用气、求气。

    气如车轮,腰如车轴。腰腹部位的折叠拧裹是身体所能够生成的最大的折叠拧裹,心肾交合之气首先充实带脉一圈,如同一根腰带一样,带脉膨胀如鼓,拍击如同拍鼓,此为气如车轮,腰如车轴。功夫能够练到如此者少之又少。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我动为心动,敌动为肌肉紧张收缩动,心动奇快无比,所以太极拳虽然后发制人,却能够后发先至。

    似松非松,松中有心力抽合;将展未展,展中有身体屈伸。周身三节折叠拧裹到极致需要反向折叠拧裹,此时劲断,但劲断意不断,又将劲力连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