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章 年代与种子

    何雨柱拿出娄晓娥留给自己的手绢包,一只温润细腻,洁白如玉的手镯静静地放在手绢上。轻轻地抚摸着洁白细腻的手镯,何雨柱知道,这是娄家的传家宝,电视剧中有过出场,也不知是怎的,被娄晓娥拿出来送给自己。

    轻叹口气,刚刚和娄晓娥处对象两个月,自己和娄晓娥都是情根深种。在娄晓娥还是许大茂媳妇的时候,两人可谓是水火不容。一是因为何雨柱和许大茂从小就不对付,两人互相看不顺眼,做为许大茂的媳妇,娄晓娥天生站在许大茂一边,瞧不上何雨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另一方面,娄晓娥与许大茂离婚后住在聋老太太家时何雨柱总是对她冷嘲热讽,极尽挖苦,作为资本家的大小姐,娄晓娥高傲的性格也是丁点儿也瞧不上嘴碎爱贫的何雨柱。但是欢喜冤家就是欢喜冤家,两个互相讨厌的人一旦对对方动了真情,那真是汹涌澎湃,感情炽烈。往往就是这种感情才是刻骨铭心,深入骨髓。

    在经过互相拌嘴、互相拆台到互生好感,相互爱慕时,作为离过婚的娄晓娥还是把感情深埋心底,同时何雨柱以前还是个大大咧咧,混不吝的性格,虽然心里喜欢但是嘴上确是不屑一顾,死鸭子嘴硬的做派。如果不是聋老太太人老成精,强行捅破两人的窗户纸,也许两人就真的错失彼此了。自己救出娄父娄母之后,娄晓娥这个敢爱敢恨的姑娘就在前往香江的头天晚上把自己交给了何雨柱,同时也结束了何雨柱29年的处男生涯,也成为何雨柱第一个女人。

    如果没有刘进步的记忆融合,何雨柱今天就要上厂里开结婚介绍信,错失娄晓娥20年。再见娄晓娥时已是八十年代,两人除了有个儿子何晓,感情已经是不复现在。一个和秦淮茹结婚了,一个在香江再婚后又离婚了。时代使两人错失了姻缘,造就了彼此的不幸。何雨柱穷尽一生都是再给秦淮茹拉帮套,不仅和秦淮茹没有一儿半女,到老还是冻死在桥洞底下,自己的万贯家财和整个四合院都便宜了白眼狼棒梗。娄晓娥也是在看清秦淮茹一家的真面目的同时,也知道何雨柱割舍不下四合院时,黯然离开四九城,虽有何晓承欢膝下,但刻骨铭心的爱人不能与自己白手偕老,同时感怀自己两段不幸的婚姻,回到香江郁郁而终。

    想着另一时空的何雨柱和娄晓娥,此时的何雨柱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一是因为事情还没有发生,两个时空还是有一些细微差别的。另一个是刘进步稳重的性格影响了此时的何雨柱,并且他很自信另外时空的不幸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为他是全新的何雨柱,同时又有空间农场的存在,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中他相信自己一定会风生水起,最起码能够让身边的爱人不受时代的影响。

    昨夜连夜去见娄晓娥就是何雨柱改变两人命运的开始,同时也是自己新生的开始。只要知道了娄晓娥在香江的地址,何雨柱相信自己还是能够去见她的,不像另一时空,两人杳无音信20年,再深的感情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淡薄。

    放下心中的想法,何雨柱把白玉手镯包好,收入空间的杂物间。打开立柜,从立柜中取出钱盒,看着125块6角7分钱和十几张各种票,何雨柱微微叹气。以前真是太白痴了,帮助人虽说是传统美德,但也要量力而行,这125块钱还是这几个月和娄晓娥处对象时自己攒下来的。至于粮票那是一张都没有,都接济秦淮茹一家了,剩下的票都是一些不常用的暖瓶票、水壶票之类的。

    看看窗外,约莫大概3点多钟,何雨柱揉了揉咕咕叫的肚子,带上全部的钱和票拿着一个布口袋就出门去了。穿过垂花门,来到前院就看到三大爷闫埠贵媳妇三大妈坐在前院门房阴凉处摘菜。看着盆里的韭菜和婆婆丁,何雨柱随口打着招呼:“豁,三大妈您又采了这多的菜?晚上又能省顿菜钱。”

    三大妈听着高兴,笑呵呵地说道:“嗨,赶上运气,今天走的远点儿,那块儿没人发现,这不才能采点儿。咋地傻柱,今儿没上班?”

    “早上感冒了,这不请假了,刚睡醒,出去转转,回见了您内。”何雨柱边走边说。

    这个年代,自然灾害刚刚过去几年,家家户户把粮食当命。春天还好,能采点儿野菜补贴家用,要是冬天可不好过,只能靠储存的白菜、土豆和萝卜过活。而且还有定量,不是你想买多少就是多少。现在正是四月末,野菜正当季节,但是架不住采菜的人多呀,家家都不容易,凡是能吃的,基本都被人采光了,也是三大妈勤快,走得远,要不也是白搭。

    “婆婆丁可是好东西,不仅可以当菜,而且还是一味中药。婆婆丁学名蒲公英,全草皆可入药,其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消痈散结的作用。同时在东北还有蒲公英茶,蒲公英茶具有减肥和促进消化的作用。这可是好东西呀,一会儿看看能不能买点儿,在空间里种植,到时候不仅能当菜,还可以入药。”何雨柱边走边想。

    溜溜达达的来到街上,看着熟悉与陌生的街道,何雨柱把那份后世的割离感甩出脑海。大街上随处张贴着年代横幅和标语,街上的行人也是眼神坚毅,行动果敢,正是体现现在拼搏向上的精神。这可不是一个人的精神,而是整个社会的精神,这是大时代的体现,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现在风暴刚刚形成,还没有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虽然一些人有些躁动,但绝大多数人还是积极工作,奋发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