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0章 迁都

    皇太极在追击途中,顺便占据了空城迁安,让弟弟阿齐格在这里防范遵化和迁西来支援的明军,而他自己继续追着逃跑五千明军。

    实际上迁西和遵化的明军因为害怕被伏击,并没有出城援救,只是不断派斥候去迁安一带侦查。

    而豪格防守的滦州城,压力要大的多,朝廷不断要求蓟州都督刘策收复滦州,大军不停进攻栾州,并且周边援军也不断到来。

    王朴带着几千人从昌黎又逃到抚宁,被吴三桂接应到山海关才算安全,皇太极这次把山海关里的吴三桂两头堵死,想找机会打下这座大明的万里第一关。

    山海关另一头的多尔衮和多铎,经过数日强攻。勉强拿下了要塞宁远,但也付出数千精锐的代价。所以当他们越过宁远到达山海关外最后一座大明城池绥中时,也学聪明了,只是用火炮打一会儿城墙,再用兵试探一下,绝不强攻。

    两人在大营里,一边想着打仗的事一边聊着天,多铎对多尔衮说:“大哥,都要像打宁远这个样子,我们手里的大军迟早要耗光,我看皇太极没安好心。”

    “我也是这么想的,上回的遇刺,让皇太极连我们也有疑心了。按汉人的说法,让我们攻打山海关,就是要消耗我们的实力,这叫阳谋。但我们没有办法,如今也只能这样装下样子。”

    “大哥盛京城里来信了,那位估计不行了......”

    “她快点死才好,我们就可以撤兵了”

    多尔衮望着眼前的要塞,第一次真切的感觉到了什么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眼前的这座城池和它后面的雄关,就是再多几倍的人马,他也没信心能打下来。

    皇太极的两头合围,并没有吓着吴三桂,山海关城防险要,再加上关内粮草够吃两年的。只要小心点,别让清军钻了空子,打下山海关是不可能的。

    可皇太极大军出现在关内,像是在大明京师头上挂了一把剑,可吓坏了大明朝廷,崇桢皇帝朱由检,召来大臣们商议如何处理,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赶走这伙清军。

    但如今的情形,京畿重地前有强敌,后有叛军,帝国的大厦已经是摇摇欲坠,任是他老朱家太祖从棺材中爬出来,也得头大。

    本来要讨论的是如何赶走叩边的清军,结果朝廷里不少人开始讨论起迁都,东林党大都分家在南方,对这个提议很是赞同,毕竟长江边上还有旧都南京,秦淮河边还有如花姑娘。

    面对着时刻有性命之忧的北京,崇桢皇帝有些心动了,毕竟谁都不想死,谁都想睡个好觉。

    动了心思的朱由检,下朝后叫来了妹夫巩永固、表弟刘文炳二人,询问两人的看法。两人也是迁都的支持者,也就劝崇桢皇帝早作迁都的准备。

    并为他例举了迁都的好处,如保证国家稳定,可以依长江天险而守,让清军和起义军相互为厮杀。以后等有机会可学太祖皇帝,由南向北打过来,收复故土。

    送走他们二人,崇桢皇帝还是觉的没底,就又召见其它六部大臣,其中大部分都是赞同迁都的,这时的北方已经被打的千疮百孔,而南方相对好太多了。

    经过多日与朝中众臣的商议,崇桢准备下决心要宣布迁都南京,如果历史真这样了,至少大明还有半壁江山。可这个时候一个女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这天朝会上,迁都议题一出,君臣难得一致同意迁都,崇桢皇帝正要让人书写圣旨。只听大殿外太监来报,懿安皇后来了。

    懿安皇后是谁,就是他的皇嫂张氏,如果当年没有张氏,朱由检是当不上大明的皇帝的。

    天启朱由校的妻子张嫣,一直居住在宫中,多年未曾露面,为何今日突然出现在朝上,一时间众人猜测不已,只有崇桢的妹夫巩永固、表弟刘文炳二人暗叫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