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3章 妙计迭出

    “嗯?白帝近卫军怎么这么多步卒?”

    城外府军卫的大校场上,吴王渡疑惑的问向茴香。

    白妙音严重怀疑吴王渡是不是从北苗回来的。看着白妙音狐疑的眼神,吴王渡也有些不好意思。压低了声音向白妙音解释。

    “师姐,练兵是王浩然和关月的事。我主要负责给那几个千户讲兵法,我还以为关山送来的一万铁骑的战马和马具都给了白帝近卫军呢。”

    “大人,另外五千给了王灵将军。国主也不好厚此薄彼,拨来一半已经招了许多人的嫉恨了。也就是我们战功在那放着才没那么多闲话。”

    茴香出言提醒,其实这些问题也不大,白帝近卫军的步卒也许没有阵型才是最好的阵型,这些都是陷阵的死士,阵法阵型只会让他们施展不开手脚。

    “那交给我吧!”

    张九言拍着胸脯站了出来,吴王渡这才想起,这可是个阵法鬼才,虽然目前还没上过战场,但应该也不至于是个赵括。

    “参议不得干预军事。”

    王浩然出言提醒,虽然言语不善。

    吴王渡朝着王浩然挤眉弄眼,王浩然也只好把生硬的语气略松了一下。

    “大人,武将不得干政,文官也不得干预军事,这是早就定下来的啊。”

    吴王渡有些无奈,其实这次带的这些人也只有王浩然是唯一的变数,哎,没想到带兵一年多了,还是没能收住这些军心。

    “谁说我是文臣了?!我可是漠南的小侯爷,这次北伐,我漠南国出了上万精锐。”

    嗯,这一股纨绔子弟的派头。有点吴王渡印象中小侯爷该有的样子了。

    “还有,我北苗的白帝近卫军什么时候要你来说三道四了。我就是找个太监当指挥使也与你无关。”

    白妙音也站出来声援,而白妙音刚说完,那五个掌管步卒的千户就上前来走到了张九言的面前。

    “侯爷有何指示。”

    虽然张九言的表情看起来不是那么高兴,毕竟白妙音这都不忘损他一手。

    王浩然什么时候也没受过这种委屈,主要是这几人都是文人,往日里关山的文人,哪怕是一部尚书进了军营也要乖乖听一个小旗官的话。

    可紧接着洛晚风也站了出来,王浩然以为这位暂领了大半年财政的内阁学士要帮着自己说话。没想到洛晚风随手往城里的方向一指。

    “咱们还没开拔,你现在找兵部或者直接找洛国主还来得及。不过我多半也会参你一本擅自干涉盟国内政,好像是徒三千里来着。”

    吴王渡这才发现这些人哪是为了张九言说话,分明是以为王浩然以前也这么不恭顺。

    在北苗的日子里给自己受气了,顿时心里一暖,回家的感觉真好。

    “好了,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王指挥也只是随口一说,怕咱们留人口舌。”

    “开拔!”

    随着吴王渡一声令下,一万五千人的大军离开了驻地,只带了一天的干粮,这就是洛晚风的功劳了。

    在洛国主一行人回来之前,洛晚风这里就收到了北伐的指示。

    于是不仅是在备虏卫那边囤积好了粮草,就连之后运往的粮船也已经准备好,甚至还提前和许多商船打了招呼,战事紧急时随时征用。

    而那本来就要出征的人马也提前到了指定位置待命,只留下了所有的百户在关山等着洛国主回来祭旗。

    而府军中卫和白帝近卫军算是唯一一支还要再赶去鲛珠城的部队了,一路上该用到的粮草,早已在沿途预设的扎营点备好。

    大军没有直接离开,而是从南门进城,再从北门出发奔赴战场。

    这就是洛国主苦心孤诣营造出的尚武氛围,没有哪个热血男儿看到这么闪亮的甲胄武器不心动,也没有哪个妙龄少女看到这些意气风发保家卫国的儿郎不怀春。

    将士们和战马一起挺直了胸膛,迎接着全城百姓的注目。

    “北伐!”

    “必胜!”

    “北伐!”

    “必胜!”

    渐渐的,呼喊的不再是领头的吴王渡和整齐的将士,而是全城百姓都在呼喊。

    北伐两个字在这十几年里每年都要搬到朝堂上商议,可每年又无疾而终,无数的老兵每日坐在营地的角落看着夕阳的余晖泛起一阵阵悲凉。

    无数的百姓扫墓时都会看着某个亲友的牌位攥紧拳头,默然无声。

    不知是谁带的头,百姓跟着将士一起出了北门,他们扶老携幼,他们热泪盈眶,他们嘴里期盼着亲人的血仇得报,他们期盼着那些被虏人最后掳到岛子上的亲人还能回来。

    他们期盼着这些将士能一雪关山人这百年的悲痛,一直到十里开外,吴王渡才让百姓止步回去。

    看着那些出城的百姓大多步入中年,甚至是白发老叟,吴王渡和一些年轻的将士们这才知道为什么要北伐,不是为了征服谁,不是为了掠夺谁。

    是为了报血仇,是为了那句十世之仇尤可报也,是为了让北方再也没有一头时刻眼冒绿光的狼。

    所以二十年前,洛国主拒绝了议和,拒绝了虏人送来的那些想要修好的金银。因为接受就代表着原谅,血债只有血才能偿还。

    洛晚风提前留好的粮草都失了算,每个囤积着粮草的地方,大军都会提前到达。

    而一人双马的好处也体现了出来,那就是还能分出一些给步卒加快行军。

    鲛珠城也在日以继夜的行军中终于抵达。

    刚刚抵达,一行人就来到了水师的大营,沙盘上已经布置好了大致的分布,而国主的大致进军方略也已然下达。

    这是一场国战,战线拉得极长。

    虏人不善防守,更没有坚城可以立足,探子探到虏人的战船布满了沿海,不让关山登上陆地,只要是在海上水战,那虏人就有必胜的把握。

    而国主的策略就是让吴王渡带领前锋突破虏人的战线,率先登岛,虏人再擅水战,可终究也要回到陆地上补给。

    而前锋就是要切断那些个码头和有可能补给的地方,让两万人变成两万根刺,让虏人不得不回防,同时大军假装回撤,装作中州来攻的样子,让虏人放心的回防。

    吴王渡发觉这个路数好像有些熟悉,当年除四害中的麻雀时也是这样,到处赶麻雀,让麻雀连树上都不能歇脚,最后效果相当明显,这是太过残忍了一些。

    “那我们该怎么突破虏人的战船登岛呢?”

    “李子涵,你的水师有把握吗?”

    李子涵摇了摇头,面对这些水战技术数一数二的海盗,也许没几个人有十足的把握。

    “我这里有两百艘战船,还有许多的粮船、马船,可前一段交过几次手丝毫占不到便宜。”

    “即便咱们有远超他们的弓弩,可他们只要躲起来再冲上来打接舷战,我的人就抵挡不住,毕竟海上风浪大,脚下都是软绵绵的使不上劲。”

    “火铳呢?”吴王渡突然想起北苗那些简陋的火器。

    李子涵还是摇头。

    “那些火铳威力虽然大,可最多只能船头船尾各架一门,而且准头太差,还不如弓箭,就算有一两炮打中,他们的船舱和咱们一样也有水密隔舱,打不沉的。”

    又陷入了僵局,几人都没经历过水战,此时大脑都在飞速运转。

    “对了,那几把剑!你那几把剑不是说从虏人的岛上又抢回来的吗?你们怎么潜上去的?”

    吴王渡突然想起了几天前那次不愉快的经历。

    “哦,那次啊,那次是鲛人帮着我们过去的。我们骑在鲛人的背上,趁着夜色一路跨过大海上了岸救出了一部分被虏人关起来的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