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2章 宴请

    夜渐沉,送走了两尊饭桶,清欢把五两银子交给奶奶,讲明这是秦仲殊两人一个月的伙食费。

    吓得奶奶三叔他们连说使不得。

    一个月天天吃肉也用不了这么多啊!

    清欢让奶奶拿好,不用顾虑。说他们要不在咱们家吃饭,花的会比这些还要多呢?

    看着家人不解的样子:“他俩不会做饭,习惯吃酒楼里的饭菜。王家屯离县城远,每天回来去吃酒楼不值当,花费的还多…”

    并与父亲和三叔商量,让他们每天赶早轮着去县城采买肉菜。

    先预算十口人,一天一百文的伙食开支。一人一天三两左右的肉,就需要三斤。瘦肉最便宜十二文一斤,肥肉最贵十八至二十文一斤,五花肉十五文左右。

    清欢交待,瘦肉和五花肉差不多对半买。有卖鸡的,逮两只鸡回来。其他的看着买就行。

    蔬菜可买可不买,自家地里杂七杂八的也种了不少,三叔院里的菜长势喜人,有些菜能够吃了。

    最后想到,调料先是以药材用途的名义出现在药铺的货架上。就写了几种调料:八角,桂皮,花椒,白芷,肉寇,香叶…让三叔顺便去药铺看看,抓一些。

    中午前,三叔推着借来的独轮车,买了有四斤肉,三叔觉得多买了点瘦肉,讲价还便宜,多一斤肉才多花七八文。老板送了一根大骨棒。鸡也逮了三只,又省了好几文。

    三叔慢慢揣摩清欢讲价的精髓,已经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相比较起来,父亲就差了些……

    调料只买回来肉桂和八角。三叔说,名字对不上,也不知道是不是她想要的。买来桂皮是清欢说过这是一种树的皮制成的,三叔觉得八成像,就少买了点。

    八角是味道太独特了,三叔感觉按侄子的描述,再三确定,大概率是了。

    中午饭后,各回各家,各睡各床。

    下午早早的,清欢使唤秦仲殊与宋敏慈剁肉。一人一斤瘦肉,各自在案板上剁成肉泥。想吃的好,就得动手参与。

    这时候的猪,吃的都是自然界的野草野果。纯正的肉香,用热水清洗干净猪肉,就让明珠下水加上野蒜,鲜花椒,肉桂,八角,生姜片大火烧开,加了些盐,小火煮着。等炖到肉皮轻轻一筷子下去戳个洞,就停火捞到盆中。

    秦仲殊在清欢的指使下,用一个大盆加上一瓷碗瘦肉,打上一个鸡蛋使劲的搅,一会儿再加清欢备好的花椒葱姜蒜丝水。搅一会儿,就加一次。竟然加进去了大半碗料水,还不显得水水的,只觉得嫩嫩的。清欢放井水里湃着,打算明早包混沌吃。

    把宋敏慈剁的那些都盛在一起,重复搅拌加水。这次放的料水少些,加上宋敏慈剁的二两肥油,还有一些蔬菜,葱沫搅到一起。

    清欢早和好了面。下水饺不赶趟儿,清欢打算蒸菜包子吃。

    与两个妹妹及两个免费帮工忙的正热火朝天,屯长王富贵与李老爷李家荣相携而。王富贵知道秦仲殊两人非富即贵。李家荣是从秦仲殊租房那家人口中得知,周家来了两位看起来不一般的客人。正巧房主是李家本家人…

    两人凑到一块儿猜测并商量了一番,就上门来访。作为村里两个重量级人物,关心一下来村里租住的客人,也是合情合理。

    饺子已给蒸上了一锅。剩下的交给了明珠继续包,宋敏慈就留下帮着添柴烧火。

    清欢作为主人,秦仲殊作为租客一起接受来自村领导的关爱。

    四人在堂屋喝着清欢自制的清热茶,客气的寒暄着。

    聊着聊着,话题聊到庄稼收成上。王富贵讲了讲村里的现状,感叹冬天一到,多少人家要吃不饱,挨饥受冻…

    李家荣则对周家的高粱比别人家长的粗壮感兴趣。高粱行距里还长着一种不认识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