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2章 换地而种

    “杨老弟,你还当真了?我看他们说的话,能有两成真就是好的。难道你看不出来,他们是口角春风,互相标榜。”丰安村村长轻蔑道……

    杨村长知道安村长刚愎自用,但没想到会这么固执己见,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他能知道周家两小子去府城青云学院读书,固然是巧合之下知道的,既然能知道,肯定有着与王家屯有密切关系的亲朋好友,粮食高产的事更不应该没听说过?丰杨村比丰安村离王家屯更远呢。

    年龄大的人老于世故,比年轻人有阅历经验,但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就不可理喻了。

    杨文杰虽然在安村长面前是年轻,但他也不是头脑一热,关于粮食产量也是多方打听,证实过的。

    周家能撒谎,王富贵能虚报产量,可亲眼见证,众目睽睽下可作不了假。

    甚至王家屯还有的人觉得黄豆,玉米稀奇,几乎全程参与了大豆的捶打,筛捡。亲自用手把玉米粒从棒子上抠拨下来的。

    这黄豆与玉米是村里人帮忙收的,一个人,两个人能说假话,不可能人人都那么自然的撒谎…

    而且每个人各自说的有根有据,有条有理。措辞不一,叙述不同,却殊途同归在感叹周家粮食的高产。话说回来,若是虚无缥缈的事,最迟明年这个时候就露馅了,撒这样的谎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事,就是周家能干,做为一村之长的王富贵也不会脑子不好使的参与进来。

    这就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儿。

    怎么丰安村长就这么…轴!

    一路上,也不知道安村长到底是什么个心思,一直试图说服杨村长:周家,王富贵,都是沽名钓誉之人,不能听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杨村长试着把自己了解到的告诉安村长,安村长不耐烦一副:年轻人,少不经事,蒙昧无知……

    杨村长见状,也不欲多说:你行,你年纪大,有说教的资格!

    话不投机半句多,最终两人不欢而散。

    谁能叫醒那个装睡的人呢?

    因为冬小麦的种植期范围长,最佳九月底到十月中旬,再晚也不要超过立冬。当然,还要看当年的气温情况来决定。温度高于往年正常气温,晚些时候是可以播种半冬性品种小麦。

    有些赶着最后节令播种的,或有事耽误的没及时收获的,还有家里田地多的人家高粱现在才杀完,整理出地来。

    杨村长去洪森家的三亩地,菘菜已经绿油油的铺盖了一地,迎着旭阳,远远望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洪志森正在自家田里条沟播种野蒜。是他各村亲戚家给送过来的,大一些的野蒜说是送到周家做成了什么泡菜。小的留着自己种。

    据洪志森说,达到收购标准,周家按八文钱一斤买下。而且周家大公子说,野蒜合理种植,水肥跟上,尤其是做好越冬管理……这不起的小东西亩产三百斤往上不在话下。

    三百斤就不敢想象了,往上还能多多少?这一亩就能顶两亩的庄稼产量了。

    野蒜看似在田间野径,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搭眼就能瞧见。感觉田野里到处都是,当做为蔬菜种植时,才发觉寥寥可数。

    洪志森最后也只攒了三四分地的野蒜鳞茎。至于落在地上的籽种,只能等明年长出来才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