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4章 国家好感度

    “如果,陈总能找10家跟你们规模相当的钢企,总融资能够超过3个亿,我可以打包投资。”

    叶谦辰是这么考虑的:

    拿两千公里外一个县城的好感度,自然没什么用。

    但是如果成为50家乃至100家钢铁厂的股东,那就意味着50个甚至100个县,都拥有了极高的城市好感度。

    全国大约3000个的县级行政区,投资100家钢铁厂,就能拥有100个县城的好感度。

    再四舍五入一下,

    这不就是,3%的国家好感度!

    区区30个亿,能获得3%的国家好感度?

    这不是值不值的问题。

    而是直接找付款二维码在哪里?

    叶谦辰解释了一下:

    “陈总,大家都是朋友,我就实话实话。

    我前几天刚刚花了3个亿买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后续还要大量投入。

    我未来几年的事业重心都会放在互联网行业上面。”

    这句话是来展示自己的资金实力,用来铺垫一下。

    下面说的才是真实目的。

    “你们这个项目实在太小了,满打满算才3000万,就算整个项目也才1亿多。

    我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精力关注。

    不过,潘哥的面子必须给。”

    先捧了一下,给足了中间人潘思远面子。

    然后再给出一块饼,至于能不能接到,就看对方的能力了。

    “你看这样,你去找找其他同样有意向引入融资的钢铁厂。

    要是能找到10家跟你们规模相当的钢企,总融资能够超过3个亿,我就打包投资。

    要求都一样,只要愿意出让股份在10%到40%的之间都行。

    我只看账本,不负责具体经营管理。”

    陈小明一听乐了:这算哪门子条件?

    这简直就是财神上门。

    “叶总,我们常乐在外面的钢铁厂大大小小有130多家,这些老板我都认识。

    现在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真要放开了融资,估计20个亿都不止。”

    “哦,那更好,要是能找到3个亿以上,就启动投资。

    别说20亿,就算30个亿、50个亿的融资。

    我统统吃得下。”

    常乐民间融资历史由来已久,已经形成了许多潜规则。

    这些老板不会轻易破坏这些潜规则。

    再加上有合同保证,以及准备一些后手,不用担心会被老板们集体吃掉股份。

    既然要人家帮忙,要给一点看得见的好处。

    “陈总尽管拉人,我按融资总额的1个点,给你车马费。

    但是先说好,我只接受财务投资,只负责出钱和看账本,不负责经营,也不负责工厂的安全责任。

    还有那些一两万吨的小厂子就算了。”

    再过几年,国家会对那些污染大的小型的钢铁厂进行整顿,到时候那些小厂子会全部关停并转。

    陈小明脸色涨红、激动万分。

    3个亿的1个点,就是300万。

    要是能有5亿、10亿呢?

    再高自己也不敢想了。

    这是见到财神了!

    钢铁业遇到了行业性亏损,

    许多老总宁可咬牙支撑也不愿意向外面融资,就怕失去控制权。

    财务投资型金主,对陷入资金难题的钢铁厂老板来说真的是久旱逢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