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章 空谷幽兰多隐士 青松山人财不清

    “终南山”自古便是诸多隐士首选的辟世之地。

    自宋朝开始,更是吸引了诸多的修真者来此炼丹采药。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代以来,又渐渐地聚集了一些辟世之人,来此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他们来此的原因与目地各不相同!有的只是想静一静,体验一下梦想中那诗意的生活。有的也许只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社会责任,还美其名曰“避俗”。

    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一书,既是一部探讨传统隐士生活方式的文化书,同时也未尝不是一部糅合着作者独特人生感悟的智慧书。

    “比尔·波特”不仅在书中描述了诸多中国古代着名隐士的生平事迹,用以印证隐士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他还对隐士的社会身份及其本质,进行了多角度与全方位的探讨。

    他说:“道德和政治之间的矛盾是隐士传统的核心。是从社会的层面触及到隐士文化的本质,只要你不受欲望的困扰,只要你的心不受妄想左右,那么你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根本没有什么区别。

    古人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我个人觉得“隐”与其说是一种行为,不如说是一种心态……就像陶渊明所说的那样:“心远地自偏”——地偏,并不重要,心远,才是关键。或许,这也同样是比尔·波特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翠华峰,一株生长于半山涯壁的迎客松,郁郁葱葱生机蓬勃。

    其如云般平整的枝干上,此时正端坐着一位戴着面具,身着古式青袍,脚穿布鞋的人。

    远远望去,他的衣衫与身下的松枝随风轻摆,飘飘然如与天地松枝于一体,似是画中人。

    此人正是昊天,他已在此打坐观察了一天一夜。昊天结束了胎息吐呐……这里日出月落时的“天地灵气”确是精纯。

    涯下的三间草屋,正是“青松山人”的隐居之所。是夜,月郎星希万籁俱寂。昊天神识开启,扫视其下方景物,黑白分明极为清晰。

    草屋内,青松山人将刚刚又清点了一遍的华夏币,小心翼翼地放入床下木箱中。

    这一手提箱的钱,只是木箱中的一部分,里面如此的手提箱还有两个。

    昊天身形一展,从涯壁松枝上飘飘然而下。身体下坠至二三十米处,脚尖于涯壁上一点,身体便向前弹出十几米。而后如羽毛般飘然落在了这草屋院中。

    屋内的老者听觉十分敏锐!感觉到了一丝响动,立刻推门而出。

    月光下,他只见身穿一身青袍,头戴面具,身材中等的人站在了自己院中。

    青袍质地极佳,轻溥如丝,随着山间微风轻轻飘逸着。足下的黑色布鞋也是手艺考究,看着就知道十分舒适。

    可这人戴的面具却是极有意思,能看出来应是类似于上等羊脂玉般温润纯白,玉质细腻。

    可面具的造型却是有些搞笑!一两岁娃娃的小团脸上,绽放着天真无邪的笑容,很有喜感。

    “这是什么路子呀”?老者不由猜想起面具的含意。

    片刻后他不由收起心神,在次警觉起来。其实他刚刚发现昊天时,并不十分惊讶!江湖上拜访切磋也属正常。

    终南山上的修士本就鱼龙混杂!他也根本不惧,正所谓艺高人胆大。

    可他现在却是心底生寒!惧意大增。

    因为他发现院中站着的人,没有任何生机波动,甚至没有呼吸!以他的功力也感觉不到对方的心跳脉搏,如同死人或是亡魂。

    这是因为昊天以转为胎息,也是近一天来,这位江湖经验老道的“青松老人”,没有发现昊天在观察他的原因。

    短暂的惊惧过后,老者还是试探着开口问道:“深夜造访,不知所谓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