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6章 耳边传来声音

    沈焕从省城回来之后,就一直没其他动静,安安静静的。

    虽然检查的结果都正常,但是老两口却还是不大放心的。

    看他们内心有担忧,张秋秋都是直接安慰,“爸妈,放心吧,医生说他症状好了不少,脑袋里头的血块好像也小了。”

    沈焕救人做好事的时候,脑袋是摔了,听说里头有淤血。

    本来说是要做手术取出来的,但是后来一检查,一旦手术,生还的几率就更低了。

    所以才没做手术的。

    而沈焕昏迷不醒的原因,很有可能和这淤血也有关系。

    ——

    这天下午,沈梨刚来找了张秋秋,说明天赶集,问问张秋秋要不要一起去赶集?

    “去买什么?”张秋秋问道。

    沈梨笑道:“不买东西也可以去看看的啊,比天天在家好玩啊!”

    张秋秋来这个世界后,还没去赶集过,闻声,便点头答应。

    “成,那就去吧。”

    张秋秋又问了沈梨有什么需要准备的,沈梨摇头道:“也没什么要准备的,直接去就是了,我妈可能要卖鸡蛋。”

    以前物资分配严格,票券各种都需要的时候,是不允许私自买卖的,这算是投机倒把。

    所以那时候的人呢,大部分都是互相交换,鸡蛋换鱼换黄豆,甚至是换布换票,反正一切愿意交换的东西都可以。

    当然,也有大胆的人偷摸去卖东西,但是这种人毕竟还是少。

    后来慢慢的,政策慢慢的放宽了,农村的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能卖的,也就那些菜啊鱼啊,最多就是鸡蛋了。

    沈梨还让张秋秋问问沈母,“看看大伯母要不要也去卖鸡蛋?”

    “好。”

    沈梨走后,张秋秋就问了沈母。

    沈母摇头,“咱们家鸡蛋自己吃吧,就不卖了,倒是你爸编的竹筐那些,我明天拿出去卖卖。”

    “成。”

    沈家养的鸡也不多,平时生的鸡蛋,都是舍不得卖的,都是留在家里吃。

    当然,吃的最多就是原主了,剩下就是两个孩子。

    而且,这几次领导们过来的关心,也给他们家送了很多温暖,加上沈焕之前的津贴工资,很多都是攒着的,所以吃喝是不愁。

    现在田里的作物正在快速长大,也并不需要人每天去田里伺候,沈父有很多时间编织竹筐。

    虽然村子会编竹筐的人很多,可是除了一个老爷子,竹筐编的最好的人就是沈父了。

    他们以前也给村里其他没空编筐的人编,后来也卖给附近的人。

    现在偶尔会去镇上卖卖,一天卖不了太多,也是一点进项。

    不过,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家里省吃俭用的,又攒着有钱,吃喝都够的。

    现在沈母唯一愁的就是,沈焕什么时候能够醒来?

    见张秋秋想去镇上,沈母也说道:“那你明天去镇上转转吧。”

    她说着,看了一旁的两个孩子,“年年和岁岁也带去,小孩子爱玩。”

    张秋秋点头,“成,那我带他们两个一起去。”

    想着家里还有个需要照顾的沈焕,张秋秋也不好再叫沈母一起去镇上。

    第二天,张秋秋起了个大早。

    她先是给孩子们准备洗漱的东西,然后开始收拾东西,等会好去镇上赶集。

    赶集要趁早,迟了的话,到时候好东西都让人买走了。

    而也只有早上人还多依稀。

    两个小家伙很激动,毕竟平时他们很少去街上。

    沈家老两口倒是带他们去过,可也只去过一两次。

    原主张秋秋倒是去过不少,不过她嫌孩子们累赘,从不带他们去。

    小家伙能玩,自然什么都来了兴趣。

    张秋秋给装好水,带点吃的,就可以去了。

    临走的时候,她打算去沈焕房间看一眼。

    这两天沈焕没有动静,不单止沈母担心,张秋秋也担心,她担心沈焕醒不过来。

    她先是给沈焕把了脉,脉象平和。

    沈母也听到动静过来看一眼。

    见张秋秋在,沈母有些惊讶,“秋秋,你怎么也过来了?”

    她知道张秋秋今天要去赶集,便催促着,“你不是要带孩子去赶集吗,赶紧去吧,这里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