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章 杂-陪护

    在医院陪护一段时间,累却充满了好奇。在生死边界,人的行为会有很大差异。其实,人怕死,也怕孤独。在这里,我看到了胆怯,看到了勇敢,看到了人求生的声嘶力竭,看到了医生护士习以为常的“冷漠”。

    隔壁床病友疼的直喊:“哎呦我去你妈的。”

    他不是在骂人,而是用这种方式缓解疼痛。他比我小五岁。他是高空作业强电,安全带松了坠地,幸运的是没伤到神经,一看就是身体很好。

    临床病友手术完事当天,就把护理他的亲友都撵走了。

    这位大哥比我大十一岁,是环卫工人,被出租车压到了腿。幸运的是穿的工鞋救了他,要是普通鞋,一只脚会粉碎。一看就贼坚强。

    他声音很大,聊天才知道,环卫工人工作环境吵杂,不喊别人听不到。很多环卫工人都是退休后,呆不住,找个活有个赢头。

    原来隔壁床病友,74岁,只会说蒙语。从海拉尔来,子女陪护团总计八个人。

    老太太手术后,一声都没喊,自己坚强挺着。一看就是儿女孝顺,幸福之家。她本来是来治其他病,结果到了医院,把腿摔坏了。不得不说,蒙族人孝顺有文化渊源。

    头两天走的女病友,88岁。生活自律,没病前每天八点睡觉,一天三顿到点就吃,说是几十年的习惯。这么大年龄,移植股骨头,一周就出院了,真是奇迹。

    老太太是老小孩,最怕儿媳给她送到敬老院。有时看到我会说:“小伙子,你过来,我求你帮个忙。”精神好时常跟儿子说:“我艹你妈的,我说话你没听到啊”?实际上,老太太是需要有人安慰。

    一个环境,就是一个江湖。

    它必然与平时有巨大差别。

    细心一看,

    专家、大夫、小大夫、护士、保洁大姐、扫地大哥、病人,

    行为各不相同。

    其实,人生,真的除了死亡,其他的都不是大事。

    开开心心活着,善良对待亲人、朋友,才是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