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章 重生后的第一桶金

    徐天启,是元末南方起义军红领军领袖徐寿辉于公元1358年所铸造的天启通宝,铸造数量少,有小平、折二、折三钱,钱文又分楷书和篆书两种。

    为了和明代明熹宗1621年铸造,且铸造量较大的明代天启通宝区分开,所以又称为“徐天启钱”。

    两个不同年份的重名钱币区分在于,明代天启通宝的宝字是开足贝,而徐天启的宝字和大定这类钱很像,是并足的长足宝。

    另外,明代天启通宝的启字第二笔是出头户并且户字的横与撇是分开的,而徐天启的户字不出头并且横与撇是相连的。

    明代天启小平钱在2003年的时候也就价值几块钱,而徐天启却是高达上万元。虽然铸造时间仅仅相差三百多年,但价值却天壤地别。

    这边,当马岩听到徐天启三个字时,也不免诧异的看向丁卯,但表情依旧如常。

    古玩行就是这样,不是你捡我的便宜就是我捡你的便宜,不是你赚我眼力的钱就是我赚你眼力的钱,卖漏与捡漏的例子比比皆是。

    “小兄弟对钱币研究的很明白啊!不错这是一枚开门的徐天启小平,肉眼看尺寸差不多有二十四五了,应该算是大样了,你带尺子了吗?”

    徐天启小平钱尺寸约为23+,大样约为24.8毫米,虽然同属于二级钱币,但价格上还是有些差距的。

    丁卯摇了摇头,毕竟刚重生不久,并且一直都在农村,如卡尺和放大镜这一类的工具他还都没有准备。

    “你稍等下小兄弟,我去借个卡尺量一下尺寸。”

    说着马岩将钱币再次交给丁卯,然后便在一个相熟的摊位上借来了卡尺。

    经过测量,果然接近25左右了,标准的大样。

    “小兄弟,想多少钱出手?”

    因为刚刚丁卯只是说明钱币性质,并没有说卖与不卖,所以依旧是有可谈的空间。

    丁卯想了想,然后报出了适应此时行情的心里价。

    “我预计要卖元。”

    这枚徐天启多年以后确实也会翻出两三倍的价格,但相比较翻了近十倍物价来说,此时这个价格出手也不是不能接受。

    听到这个价,马岩不免露出一丝失望,看来价格上也捞不到好处了。

    “一万二的价却是有些不低啊,一般人还真不好接,这样吧,一万整小兄弟有没有想法?”

    丁卯明显有些不舍,所以犹豫了起来,上一世这类元末的叛军钱他也有收藏两枚,一个折三的大义通宝,另一个是折三的天定通宝。

    马岩看丁卯一直没有答话,心中也是无奈,毕竟是做这行生意的而不是收藏家,就不可能会顶价接货,毕竟所有的古玩都存在着涨落和难出手的风险,不能直接看到利润或者是有超前的眼光,有些东西即便再好也只能放弃。

    像一些写的一些东西,什么某古玩商出了个远超商品当时价值的天价,或者几个古玩商相互加价争夺的场景不是没有,但很少。毕竟这行有这行的规矩,而且看不到利润的东西买回来看画吗?

    还是那句话,毕竟不是收藏!

    破坏规矩的人有,但很少,而且最后下场也不会好,在上一世丁卯就碰见过,一个临县的贩子,在市场上,有老百姓送来货,只要他看上就不讲规矩乱加价,甚至摊位上的东西他也在别人讲价的同时去争抢搅和,经常弄出很多不愉快。最后导致很多同行共同抵制,混的并不怎么好。

    看出了丁卯的不想让步,马岩想了想,还是想争取一下,于是又说道:“这样吧小兄弟,我叫马岩在东城那边开了个古玩店,并且这里的人基本都认识我,我们就当交个朋友,说实话你报的这个价格很高,但我差不多能帮你出,只是也不敢保证,如果真帮你卖了,我得提一千的信息费,你看能行不?可以的话我现在就带你过去!”

    很显然马岩并不想担风险,但放在眼前的利润也不想错过,于是只能用这种折中且保险的办法。

    拿出一千的信息费依旧还是与丁卯的心里价格差点,但这个价在这个县城里却是没有什么人能接,并且他还要继续收获,如果光进不出也没办法维持下去。

    想清楚之后,丁卯便也欣然答应了。

    “那就谢谢马岩大哥了,我叫丁卯,虽然年龄小但行里的规矩我懂,只要成交,该给您的信息费肯定一分不少。”

    闻言,马岩也是高兴,便说道:“放心等下我尽量给你多要一些,走吧,我骑摩托车带你过去。”

    没多久,两人便来到了步行街的一家运动品牌专卖店中。

    专卖店的老板名叫杨志伟,上一世的丁卯同样也认识。

    杨志伟在部队退伍后便拿着安置费做起了买卖,也做的很好,在县城最繁华的步行街有两家专卖店,并且还是个很舍得投资的古玩爱好者。

    “岩哥没去邮局转转吗?怎么有时间来我这?”

    一进门杨志伟就热情的迎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