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4章 招工

    “三位领导,这是我媳妇儿顾念。”

    一听领导这个词儿顾念立刻明白过来,这应该是自己丈夫的上级领导。

    果然自己没猜错。

    “三位领导好。”

    “什么领导不领导,咱们都是一样的人。

    对了,小顾同志。你这里还有没有什么其他吃的?

    随便给我弄一口,我饿了。”

    老人非常和气。

    陆深急忙拉着顾念走到一旁,

    “首长胃不好,你看能不能做一些比较好消化又好吃的东西。”

    顾念眨了眨眼睛。

    “行,老首长,那您就坐一会儿,我去给您做碗羊肉汤。”

    这个时间段厨房里可没什么东西,原本食堂厨房就没有食材。

    多亏他们自己今天买了一点儿,当然乔婉特意买了一点儿菜,肉什么的是给自己人做的。

    主要是觉得明天他们婆媳两个就离开了,今天晚上总要给自己这位金大腿做点儿吃的。

    买回来的是羊肉。

    这些羊肉是个老乡卖的,居然没要票,当然这附近也不讲究什么抓投机倒把。

    这羊肉早就已经炖好了,炖了一大锅汤,原本就准备做羊肉汤。

    没想到现在反倒派上了用场。

    婆媳两个一直忙着做麻花,那个锅上炖着的肉汤,现在早就已经炖成了奶白色。

    虽然已经开春儿,可是这个地方显然比他们所在的地方还要稍微冷一些。

    这羊肉汤喝下去又驱寒,而且对胃也很好。

    泡好的粉条直接在锅里焯熟之后上面摆放上切好的肉片,浇上浓白的汤汁。

    撒上香菜和葱末,再放上一点胡椒粉。

    端出去的时候简直是香味四溢。

    给他们一人做了一碗,四碗羊肉汤放在桌子上,老人一看就不由得赞叹,

    “小姑娘,你可真厉害,这羊肉汤一看就很正宗。

    我在其他地方吃过不少羊肉汤,没想到在你这里还有这个待遇。”

    “首长,您试试吧,这个汤已经炖了很久,我是用特殊的方法炖制的汤。

    也不知道合不合您的胃口,您放心,里面还有很多,吃完了我再给您添。

    干粮的话现在来不及,本来应该给您做两个油酥饼。

    实在不行就就着麻花儿吃吧。”

    顾念爽利的性子,让老爷子竖起了大拇指,笑着拍了拍陆深的肩膀。

    “小伙子,你可是娶了一个好媳妇儿啊。”

    陆深脸一红,他当然知道自己娶了个好女孩儿。

    可是这好女孩儿和自己并不是真夫妻。

    “对了,你媳妇儿在食堂工作,那可真是物尽其用。”

    老首长并不知道这里的情况,还以为陆深的媳妇儿是在食堂工作。

    来随军的家属一般都会安排到部队的一些下属单位去工作,食堂肯定也是安排工作的地方之一。

    “首长,我媳妇儿不是随军人员,还没有随军资格。

    她和我娘是特意来看我的,明天一早就走,所以想着今天借咱们食堂。

    可是我做点吃的,改善生活。”

    听完这话,老首长摇了摇头,没法子有时候很多军人就是长期这样和自己的亲人和自己的妻子,孩子两地分居。

    看着陆深这么年轻,再看看那年轻的姑娘。

    “有孩子了吗?”

    陆深急忙摇摇头,“首长,我们也刚结婚,结婚才半年还没孩子。”

    老首长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陆深又看了看在厨房里忙碌的顾念。

    别人他管不着,可是既然有缘分在这里吃了这碗羊肉汤,无论怎么样,也得给小伙子解决一下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

    谁让这姑娘和小伙子都挺让人觉得舒服和开心。

    有时候偏爱就是这么一瞬间。

    老首长吃完了羊肉汤,足足吃了两大碗,甚至临走的时候,顾念还特意给老首长包了两大包的麻花。

    陆深当然不会知道,因为这样他在老首长的心里留下了印象,知道这个年轻的排长居然学识渊博,而且有能力,有理想。

    尤其是有一个特别能干的媳妇儿。

    这对于陆深来说,以后的路会好走很多。

    做完了东西,顾念和徐敏第二天一大早就去了火车站。

    陆深看着婆媳两个人上了火车,朝他摆摆手,眼眶还是微微有些红,鼻头一酸,无论什么时候和亲人离别的时候,总是感觉这么酸楚。

    “三哥,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咱娘的,你快回去吧。”

    顾念认真的承诺,就算是没有陆深,她也会照顾好徐敏。

    婆媳两个带着这份合同回到了村里。

    陆八斤知道,合同已经签完了,乐的都合不拢嘴。

    果不其然,这份合同送到了县里,县领导一看到这份合同,二话没说,直接给他们批了3000块钱,要知道这年头3000块钱可是一笔巨款。

    钱到位的当天,他们村子里也特批了一块儿土地,是靠着河滩边上的盐碱地。

    那个地根本没办法种粮食。

    花钱雇了人在这里开始盖厂房。

    他们没有盖泥胚房,反而是花了大价钱盖的是砖瓦房。

    村里不少人议论纷纷,主要是没想到他们没有投资建厂,这些人居然真的弄来了钱,建起了厂。

    有些人还是心里有些后悔的,哪怕只入股一块钱,起码以后也有个希望。

    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在那里等着看笑话,毕竟厂子建成能不能把辣椒酱卖出去还是一回事儿。

    厂子建成之后,众人都稀罕,主要是村子里能住砖瓦房的人家不多,现在村子里最好的砖瓦房反而变成了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