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33、赖大管家

    赵婆子激动完也知道自己莽撞了,随即不好意思道:“你们别在意,我是给吓怕了。你们不知道我今天出去正好碰上东市口那发买人,是个将军府,说起来和咱们大老爷的爵位一样。因为主家坏了事,丫头婆子、小厮青壮的都一个个的捆起来发买。其中一个媳妇我以前见过,常在你妹夫铺子旁边的银楼里打首饰,好像是哪家将军府的管家婆子。听说他家背着主子张罗了不少私产,穿金戴银的比小户人家都有气势,可看今天的样子应该都是被炒家的发了私财吞了。”

    然后叹气道:“所以我想着,哪怕是不为了子孙将来的前程,既然咱们有了钱,还是早点脱身当个平常良民百姓来的安稳点。”

    闻言赵丰嘴上安慰着,其实心里则是叹气道:当个良民百姓就能安稳,可知在那些高门大户里,良民百姓就跟个蚂蚁一样好掌握,一句话就能让你家破人亡。所以就算是赎身出去也是得在找到了个好靠山的情形下,不然就是无用功,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人无故安顶帽子。不过幸亏因为金家和王先生搭上了关系,以后生活总算是有了那么点底气。

    为了引开赵婆子的注意力,赵婶子随即继续大丫、大小的亲事问题道:“当家的,金兄弟是个什么意思?”

    闻言赵丰回话道:“那当然是高兴,这事情你们这些女人私下不知讲了多少遍了,还能不成?而且看金兄弟的话,他还要好好栽培一下咱们大小,所以吩咐咱们尽早给两个孩子卸了差事,他也好安排。”

    闻言赵婶子高兴道:“那好,我一会就去金家和金彩家的商量商量,看看咱们两家是不是办顿定亲酒。”

    闻言赵婆子有经验道:“别,还是就咱们私下吃顿饭就行了。毕竟大丫还没赎身,别那么张扬。你也知道二太太的脾气,没老太太那么通情达理,要是有人把这事捅到她耳朵里,那咱们可就是背主私通的大罪。到时一顿板子下来,再把大丫胡乱配人,那可就是讲不出理来了。”

    其实在这年月,奴仆那就跟牛羊一样,都是主家的私产,别说是自己,就算是亲身父母都无权掌握自家儿女的事情,一切都要由主子说了算。说让你嫁给谁就嫁给谁,说把你送给谁就送给谁,所以荣国府有时火了撵人,把你发回家自主婚配,其实那已经是大恩典、大馅饼了。相比其他把人随便买了或是配人的,他这种安排已经是善人之举,可惜荣国府的丫头都给骄养的迷失了本性,耐不住那番贫寒,于是一被撵出来就觉得没活头,开始寻死觅活的闹腾。

    眼看着自己的终身就要被定下来,鸳鸯却还是一无所知的,第二天一整天都在跟着贾母院里做针线的嬷嬷们,认真学着女工,顺道探听些八卦消息。而贾宝玉都三岁了,那么自然林黛玉也已经两岁或是一岁,总之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林妹妹终于是出现了。

    别看现在刚开了春,其实贾府里阵线房上的人已经在开始准备夏装了,贾母院里的针线房又是特设的,那么自然鸳鸯这些二等丫头没事时便被叫过来打下手帮忙。而且鸳鸯又是和秋蝉负责贾母平时穿戴的,那些婆子为了根据贾母的喜好裁衣,自然乐于叫她过来把关,省的做出来惹贾母嫌弃。

    鸳鸯正跟着往衣服上做掐边时,在一个婆子新拿过来的笸箩里发现了一身小女孩的精致衣服,看那料子好像是从库房里取出来的新进上贡蚕丝衣料。这衣料整个荣国府也就得了两匹,给贾母做了一身衣服,可没听说还吩咐给那个姑娘也用呀,于是鸳鸯不禁摸着这身阵脚细密的小衣服询问道:“刘嬷嬷,这是给那个姑娘做的?看样子像是三姑娘的身形,可又有点大。”

    闻言刘嬷嬷出手拍了一下鸳鸯正抚摸的手道:“去,这衣服可是不能乱摸。这是老夫人特别吩咐给姑太太家小闺女准备的,说是等做好了,立马就要派人送到江南去。”

    闻言鸳鸯好奇道:“这姑太太是谁,我怎么没听说过?江南,可是姑太太的夫君在江南做官?”

    闻言刘嬷嬷细细抚平那件精致的小衣服,然后感叹道:“说起来咱们姑太太和二太太也差不了几岁,等你进府她早就嫁了不知多少年了,你自然就没听说过。姑老爷是江南那里的守巡道员,多年来姑太太一直跟在身边,可就这样两人都还是磕磕绊绊的,不然也不会现在才有了孩子。”

    这话鸳鸯就没接口,反而是一旁的几个小媳妇边干活边催促道:“嬷嬷,既然你知道,那就给咱们讲讲吧。”

    见大家来了兴趣,再加上这些也并不是什么说不得的机密,刘嬷嬷见门外没探听的,随即讲述道:“你们不知道这姑太太说起来也是命苦,嫁人以后第一个孩子不仅没保住还伤了身子,于是十几年肚子都没音信。两年前虽说是拼了老命,可生下的却是个姑娘,那为了林家香火自然就得继续给姑爷纳妾。这回给老太太回来报信说去年新纳得那个妾总算是有了动静,好像诊出来还是个男胎。老夫人一个是放心姑太太终于不用再挑人入府给自己添堵,一个却是担心这个妾室母以子贵给姑太太添堵,反正这回是让府里给姑太太准备厚礼,打算给姑太太撑撑腰,敲打敲打姑爷不要忘了姑太太是荣国府出身。”

    说完看着手里的小衣服道:“既然是要耍威风,那么就算是给小孩子的衣服,都得上精挑细选的好料子、好手工,不然岂能看出咱们荣国府的富贵。”

    闻言鸳鸯在心里感叹道:等着吧,等林如海升了两淮盐运使,到时真正富贵的就要变成林家了。几百万两的大财啊,一下子就解决了贾家的困境,使得大观园越发的富丽堂皇。

    其实从林黛玉看袭人、看平儿那么自然的态度中就能隐约知道,这些妾室、通房在林黛玉眼中那是如喝水、吃饭一样的理所当然,据此也能看出林如海府上这些东西一定也不少,不然她不可能那么习惯成自然的不在乎。还能不断纳妾,看来林如海对于子嗣还没有死心,恐怕后来是等儿子死了,才不得不认命的承认自己命中无子的窘境,也才会心灰意冷的对林黛玉多年不闻不问,任凭贾家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