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二十三——二十四

    二十三

    “高老弟,你做好准备,沈部长要找你,这几天你们单位的杨建国带人来找了沈部长。”一大早,高淄接到了钟离的电话。

    “好好,谢谢离哥提醒。”高淄心头一紧,脑海里浮现他进行人事改革的初衷,思考沈韶年会如何询问他。

    这个上午,高淄都处在内心煎熬的状态,时不时看手机。

    到了下午,果然,沈韶年来电话了,叫高淄去办公室一趟。

    “昨天,有同事反映,对你进行的薪资改革意见很大。”

    “他们的薪资没有变动,我们用自己赚的绩效在考核。”

    “话虽如此,但有些人毕竟是老同志,人家年轻的时候还是为单位出力了的,高主任,做事要注意影响啊。”

    “……”高淄脸上浮现难以察觉的红晕,他知道沈部长所说的“影响”不仅指这次薪资改革,还有上次烂尾楼的报道,他在责怪高淄做事没有把握好尺度,引发了不少负面效应。

    “我理解,很多人在里面吃大锅饭,完全没有积极性,但我们可以一步步来,不要太着急。”沈韶年接着说,“你再好好想想,我还有个会。”

    高淄从县委大楼出来,满腔怒火,他对杨建国等人厌恶至极又无可奈何。看来,薪资改革要暂缓一下,高淄计划在单位对编内编外的业务人员进行同等考核,这在以前,从部门副主任以上级别,只要是编外人员,即便你再能干,也不可能在单位混个一官半职,这对付出同等劳动力的编外人员非常不公平,长此以往会严重挫伤大家的积极性。诸葛淞就是一个例子,他今年已经37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机会渺茫,在单位,他一直从事一线,想着每天能把稿件安全完成就了事,在专业上没有任何精进。

    高淄也理解他们,干重活的是他们,拿低薪的也是他们,难免有怨言。薪资改革的目的就是激活职工动力,体现多劳多得,可惜单位挣得绩效远远无法支撑起这项改革。

    二十四

    高淄意识到,类似“烂尾楼业主断贷”这种事情不可能成为常态化开展的节目,于是决定聚焦一些微曝光。闫慧接到相关线索到布口乡采访养殖场污染情况。布口乡在楼墨县东南方,地理位置偏僻,闫慧与邱阳坐了将近2个小时的车才到达目的地,因为这次是前期了解情况,闫慧并没有给乡政府打招呼。一边根据爆料人的线索,一边寻找。她俩随机选择一家农户,询问情况。一进去,就看见两位老人在砍柴,硬化的路上全是鸭屎、鹅屎,一股股臭味从院子里传出,一群群苍蝇落在狗的身上、人的头上,在农村长大的闫慧也无法克制胃里的痉挛。

    “老人家,您好,请问这附近有家养猪场吗?”

    “有啊,就在那上头。”老人家指了指上面。

    “听说,那家养猪场的粪便到处乱排,有这个事儿吗?”

    “没有啊,哪有哦。”连续不断的苍蝇落在老人干瘪的手上、花白的头发上。

    “这种环境,还没受到影响?”闫慧觉得有些奇怪,这栋房子似乎刚刚修建好,但是里里外外全部堆上了柴火,邱阳在一旁忙着拍那些苍蝇。

    见两位老人没说什么,她俩继续往上走。

    闫慧在拍摄时,不小心踩着猪粪滑了一圈,旁边正巧有个锄头,她的额头磕在了锄头上。顿时,鲜血直流,邱阳见状大叫附近的村民,手忙脚乱地送她去了卫生所。

    听说伤到太阳穴附近,龙王知道消息后,也极为担心,“该死的老天,拿了只我的眼睛走还不服气?还要伤害我的徒弟!”龙王人在外地,一时也回不来,于是跟吴慈说了下。

    “吴主任,闫慧受伤了,她一个人在这里,还请多照顾。”

    “你看你这个师父咋当的,徒儿受伤了喊我去。”吴慈开玩笑说。

    “反正你也是单身,有的是时间。”

    经过简单的包扎,闫慧与邱阳回到了县上。闫慧头疼,不想说话,医生建议留院观察。

    高淄知道情况后,也决定抽个时间去看看闫慧。正巧走到医院门口,便看见吴慈在一角默默发呆,眼角似乎还挂着泪。

    “吴慈,闫慧怎么啦?”高淄以为闫慧情况不好。

    “没有,没有,慧儿睡着了。”

    “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