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二十九一三十

    二十九

    一大早,高淄便接到左夕的电话。他心中有点不自在,现在高淄最怕就是深夜和上班前接到电话,弄得人有些神经敏感了。

    “高主任,今天你暂时不要从前门来,大门围了好多人。”

    “什么情况?”

    “说是电视台涉嫌虚假宣传,我们推广的产品是假的,消费者找上门来了。”

    “推广啥?”高淄觉得奇怪,现在他忙着把“楼墨观察”搭建成平台,类似微博,等粉丝、关注度有了,运营这一块不愁做不起来,可是目前APP下载量只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20,离百分之80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广告少得可怜,哪来的推广?”

    “说是什么化肥质量低,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

    “叫温强到我办公室等我。”话一说完,一个电话打进来,是欧阜。

    “高主任,我有事向您汇报。”

    “我现在没空,不急的话,以后再说。”

    “就是有点急。”欧阜欲言又止。

    “我马上到办公室,到办公室等我。”高淄挂了电话。

    高淄有些生气,他已经三番五次提醒欧阜要把好关,如今

    欧阜一看见钱和吴慈就两眼放光。欧阜作为社区组长,他在上门推广APP时,发现很多当地商户不愿意接入平台,认为这种平台关注度小,而且有美团、饿了么社会商户提供专业的服务,对于“楼墨观察”实在不感兴趣。

    因此,如果将APP定位为购物消费属性,那纯属费力不讨好,但由于楼墨县是产粮大县,农资需求量极大,农民对于农资的品牌和口碑非常看重,不少农户和产粮业主都是有专门的购买渠道,但各自的渠道不尽相同。于是,欧阜认为可以整合全县农资商户,邀请他们入驻“楼墨观察”APP,同时成立一个圈子,把相关种植信息、短视频都放在平台上,形成集聚效应。

    这一想法得到高淄认可,便让欧阜专门去做。欧阜决定从城中几家规模较大、品牌老的农资店入手。听说能免费入驻、打广告,农资店老板将信将疑,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同意入驻。

    楼墨县的农资价格几乎处于透明状态,三好农资店老板许江对于每袋化肥只能赚几元钱,心生不满,他总想开辟新渠道,想卖一些其他品牌的农资,但楼墨的客户习惯性买老品牌农资产品,新品牌根本无法在这里打开市场。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欧阜上门推广APP给许江提供了思路,可以在APP上推广新品牌广告。

    于是,许江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欧阜。欧阜灵敏的蒜头鼻嗅到了商机。他和许江一拍即合,许江提供新农资品牌的相关资料,欧阜一方面在农资圈子中发布消息,一方面拍摄广告,还邀请专家传授种植经验,同时植入广告,在圈子里营造新品牌的农资的价格低、质量好、效益高等舆论氛围,圈子中除了农资商户外,还有不少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大多是一群在外务工回家、大学生或者是父母从事相关粮食种植的大业主,这群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快,大都愿意尝试。

    就这样,由于新品牌价格优惠,农户粉丝积聚效应格外明显。“楼墨观察”APP的下载量也不断水涨船高。

    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