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2章 上班第一天

    第72章上班第一天

    三兄弟闹了半宿,等想起睡觉时,天也基本上算是亮了。

    孙少平跟晓霞出发去黄原,一起去参加故事调讲,路上正好睡觉;孙少安出来了几天,既然县上的事结束,也就回去了村里,路上不耽误打瞌睡。

    只有孙少杰。

    想着干脆偷懒一天,却又被姓贺的女子要来的消息搞得心浮气躁,窑里转了几圈后,索性上班。

    逛了差不多半年之后,他终于想起要上班了。李建国见到他后,竟难得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贸易经理部,其实就是供销社。

    只不过他是县级联合社,更多的承担了负责组织、协调基层供销社去安排生产、统购、销售等工作。

    可以理解为,它是供销社县级最高管理机构。

    这位连接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镇、生产与消费,网点遍布全国,覆盖八亿农民生活圈的“包大人”,从出生开始到现在,还从来没有人敢嫌弃过。

    包大人一手买一手卖,大到猪牛羊收购,小到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包括村里人点灯的煤油,就没有他不管的。

    一向牛气得很!

    各行各业的人,无论你是谁,做什么工作,在供销社销售员面前,也得排队吃柠檬。说排喧你几句就排喧你几句,都得小心陪着,乖乖听着。

    即使像石圪节那样的农村,供销社门市部、大队商店等贸易经理部的下属单位,也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这时的人们,除了蹲墙根儿,就是去供销社聚堆儿,没钱买东西,聊聊天,过过眼瘾,放松一下也是好的。

    要不双水村咋有个“闲话中心”哩。

    但像孙少杰这般,不但嫌弃,还嫌弃到,都报到几个月了,还不上班的程度,他作为大领导,都上门去催了,竟还敢拖拖拉拉的,自打有了供销社那年开始,二十多年来,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例。

    但不管怎说,他终于还是来了。

    这李建国的心啊,差点崩塌。

    感动的。

    “少杰啊,你终于来了,快,到俄办公室,咱聊聊……”

    李建国原本是想坑孙少杰一回的。

    可自徐治功来过那次后,他就改变了主意。不但不能坑,还得供着。

    一个批发站,靠路吃路,竟别出心裁的通过司机展开了区外贸易。

    因为原西县过于贫穷而造成的供销社内销不足问题,有可能就这么被解决了。虽然有些投机嫌疑。

    一个青贮,很有可能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供销社肉类采购不足问题。

    从县里的反应看,这竟还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作用,带动全县农业、工业发展才是其最大用途。

    而听老领导张主任的说法,促进工业建设理论突破,才是它最大的贡献,也是原西县领导集体的最大利益收获。

    更难得的是,两个主意还能相互加成,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

    至于事情的可行性,大家心里都有杆称,自然都有自己的判断。

    很快就有了进一步佐证。

    仅三天时间,揉丝机就成功了。

    张主任已经说了。

    冯世宽联系了黄原的苗凯主任,反馈说揉丝机很有前景,就算不做青贮,仅凭这机器,原西县就赚翻了。

    有了揉丝机的成功,让大家对青贮就更为期待起来。

    现在,农机厂已经开始批量生产揉丝机。没想到,技术大拿老牛竟还看不上,听说正带人秘密研究甚微耕机,说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而那竟也是这小子主意。

    昨天县领导们去农机厂,他就跟在后面陪同,那句“解放思想”,大家可是都是听得真真儿的。

    微耕机,一听就是为山山卯卯准备的。李建国很是期待。

    因为它属于农资的范畴,归他贸易经理部统筹销售。若是成功,不论外销,还是原西县供应,都是贸易经理部的成绩,都能增加销售额。

    跟揉丝机一样,都是拳头产品。

    就销售额贡献方面,他们可是远比几只羊给力多了。

    要知道,这年头,包括以后的许多年,工业品相比农业品,贵的可不是一星半点。一双胶鞋能换一大坨粮食,就连孩子写字的小作业本,都值两个鸡蛋呢。

    对于这点,有一个很有个性、很写实的称谓,虽仅三个字,可是却血腥得很。

    “农机厂加班加点,有没有累着你?怎也不歇上一两天再来?”

    “张主任说,动脑子的活儿需要自由,要不要再给你放几天假?放心,供销科那几瓣烂蒜,俄都给你盯着呢。”

    “还有啊,原先那几个月,都给你算出公差,待会儿你去财务科,找李会计领了前几个月的工资和差旅费……”

    一进屋,李建国就说个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