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9章 蓄势待发(上)

    虽然早在前些天,紫禁城中便是传出圣谕,委任毕自肃为辽东巡抚;夺情起复朱燮元为四川巡抚,将年近七旬的张鹤鸣召回京师,但近些天京师的大街小巷中突然多出了不少非议。

    有传言说女真建奴蠢蠢欲动,辽东毕自肃不堪大用,也有人说贵州土司不过假意投诚,若没有张鹤鸣从川中坐镇,定会再度兴风作浪。

    或许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这些传言竟是发酵的越来越凶,除了街头巷尾的百姓议论纷纷之外,就连朝野中的一些官员都是面带忧色。

    值此关键时刻,朝中便有不少官员上书天子,暂缓整饬京营,将有限的"辎重"尽数倾注到辽东战场与西南边陲。

    只是出乎群臣的意料,并未接受过"帝王教育"的新天子并未因为这些谣言而停止对于京营的"整饬",依旧每日派人向兵部询问进展。

    所幸前兵部尚书崔呈秀因为"畏罪自缢",在一些勋贵的授意下,群龙无首的兵部倒是寻了一个"积弊日久,需要徐徐图之"的借口来搪塞天子。

    对此,深宫之中的天子虽然没有过多的表示,但在京的勋贵们却是知晓这不过是权宜之计。

    并且由于京师勋贵的影响力终究有限,兼之前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已然正式返京,虽然还没有顺理成章的入主兵部,但迫于天子施加的压力,兵部的吏员们也是在勋贵不情不愿的眼神中,开始核验兵册。

    ...

    ...

    乾清宫暖阁之中,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负手而立,一脸敬畏的盯着案牍之后的天子。

    虽然自出仕以来,也算是见多识广,更是曾经亲自赶赴朝鲜战场,行走于龙潭虎穴之中,但骆思恭此时却仍紧皱着眉头,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里。

    在他看来,在京的勋贵们虽然已然被养废了,但却架不住他们手中积累了无数财富,继而"圈养"了无数家丁。

    偌大的京营,也不知有多少士卒受过这些勋贵的恩惠,这一切的背后可是传承百年不止的"恩情",关系盘根错节。

    只是天子的意愿他却半点不敢违背,毕竟这锦衣卫本就是天子亲军,而自己又不甘心就此"终老",故而只得硬着头皮,调查这群看起来胸无大志,犹如猪狗一般的勋贵。

    "回陛下,抚宁侯朱国弼还是老样子,这些天始终闭门不出。"

    "倒是恭顺侯吴汝胤这两日小动作不断,借着给其妻祝寿的由头,宴请了不少京营中的将校士卒。"

    "其中,多是蒙古人..."

    说到最后,骆思恭的声音已是微不可闻,他清楚的知晓吴汝胤如此之举,在这个敏感的当口意味着什么。

    有些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沫,骆思恭缓缓抬头,小心翼翼的偷瞧着案牍之后的天子。

    "还有呢?抚宁侯始终闭门不出,他府中的下人也没动作?"

    闻言,案牍之后的天子没有露出半点意外之色,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听不出喜乐的声音自骆思恭的耳畔旁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