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2 卖大米,卖大米咧(上)

    所以在小树林里,几人就做了这么个简易的担架,上面放的全部是稻米穗子。

    “妈妈,你看那是不是磨坊。”顺着金金手指的方向,金月还真看见磨坊俩字。回头示意秦楼和纳凡跟上,她自己则快速的和磨坊老板沟通。

    磨坊不大,采光到是很好,小房子里很亮堂,角落里坐着一位正抽着旱烟带的大老爷。

    “老大爷,稻子脱粒多少钱一斤啊?”张春林此时正忧心,现在并不是磨坊生意最好的时候,就算是到了小麦稻子成熟的季节,他们家的生意也一向不怎么好,毕竟现在人都自己家买了机器脱米,磨面,谁还会来磨坊。他正考虑要不要把磨坊卖掉,好供儿子上大学。没想到这时,张春林看着眼前这个光头,一身男装的孩子,愣住了。

    “大爷,多少钱啊?”金月看着对面愣住的老爷爷,再没好意思大声的说话,只是轻声的问了一句。

    “哦,哦,来来,进屋里,你要给稻谷脱粒,磨成大米是吗?100斤20块钱。”张春林狠狠咬了一口牙齿,好不容易来分生意,降价也不能让它跑了,虽然少赚了5块钱,但是总比不赚的好。

    金月看看站在门口的秦楼和纳凡,俩个都耸耸肩膀,金月回头看向老大爷,微微一笑,“大爷,你看这样行吗?我们这有不少稻子,想磨成大米,斤数也不确定,如果我们最后称重量的时候是500斤,我们给你一袋100斤的大米行吗?”金月尽可能的说的简单些,怕老大爷听不懂。

    张春林看看金月,又看看门口的两个高个子男人,面向上看,都是俊男美女,衣着也都干净利落,应该不是不给钱的人?这样兑换,他并不吃亏,相反的他赚了,谁都知道现在全国上下最缺的是什么?不是就大米白面吗?就因为缺,所以贵,和泽西国打仗这么多年,两国已经势不两立,泽西是农业大国,想从人家那里进口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年华夏国很多地方温饱都是问题。

    “小兄弟,你要觉得不亏,那就这样,稻子在哪呢,我现在就给你脱粒,然后磨细大米。”张春林说干就干。

    金月示意秦楼抬着一小部分稻子进来,然后张春林开始打开机器运作。

    金月站在门口,时不时从空间移出一些稻子,纳凡站在她身前挡着张春林的视线,别说,这方法还真的很管用,一直持续到眼看太阳快要落山。

    张春林才停止手上的动作,捶捶老腰,然后称重量。

    最后一称竟然1500斤,看着一袋袋的大米差不多堆满了一半屋子。因为张春林一直没走出磨坊,所以以为他们是开车来的,如果让他知道是担架担来的一定不淡定。

    按照两个人的协议,金月给了大爷三袋100斤的大米,张春林觉得很不好意思,这三袋大米够吃一年了,于是,“几位小哥,你看,天也晚了,要不到大爷家吃顿便饭?你大娘手艺不错,成不?”

    其实几个人正有此意,他门没地方可去,就会有人问了,让秦楼打电话啊,金月也问过秦楼这个问题,当时秦楼的反映是,他很鄙视的看了金月一眼,“除了部队,医院,机关办公室,国营企业有电话,普通的商贩是没有电话的,福贡县虽然发展的不错,但是还没到大都市的水平,就连公安局都没有电话,过来的时候你不是看见各个路口的警铃了吗?有事情敲警铃。”

    金月顿时抚额,好吧,是她无知,以后再也不问了。

    几人把大米放在磨坊,然后跟着张春林就去了他家。

    晚饭吃的很尽兴,张大娘的手艺确实不错,虽然吃食很简单,但是味道极好。尤其金金吃的特别开心。

    “张大爷,我们县城的市场在哪啊,我明天想去把大米卖掉。”金月看着张春林,张春林磕磕烟袋嘴,“不用去市场,那边多卖蔬菜瓜果的,你去我们家磨坊前就可以了,别小看大爷的磨坊,虽然生意没起色,但是地点却是极佳,过往人流量很大的,算是中心地带了。”

    “大爷,那你咋没想过要做点别的呢,磨坊改成别的被?”金月睁着那双大大的眼睛,在配上光头,怎么看怎么像机灵小不懂。

    “哎我儿子在上京读大学,手里没钱啊,没办法,我也想把这店兑出去,可是现在行情不好,没人买啊,吃都成问题,谁买这个?人宁可花40块钱买斤牛肉,都不会把钱投资到这磨坊上的。”张春林叹息着。

    金月在秦楼的瞪视下,停止了问话,一定是自己又无知了。

    于是几人商量明天就在张大爷家的门前摆个摊位,卖大米。给大爷租金。张春林推脱不要,但是看金月几人的态度比较强硬,也就笑纳了。大不了让老婆子多管几顿饭。

    几人也耍赖的说他们住的地方离这里比较远,张春林也很好客的留下几人,住在自己家。于是几人就这么安稳的度过了走出福贡山的第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