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2章 该来的还是来了

    第12章该来的还是来了

    邗城

    时间已经到了夫差13年(公元前495年夫差继位),这么一算,就是公元前482年,这时已经是二月初了。

    面对朝堂沸沸扬扬的说北上争霸,吴王也在秘密的策划准备着。

    就等着图穷匕见。

    安排好盐城事务,尤其是食盐换粮食的事务后,吴地就急急忙忙带着一万虎贲军赶往邗城。

    至于给那些不产食盐的中原国家带来了多大的“利好”他根本不知道,也不关心。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来了。

    上一次来,为了征兵,顺便将邗城改名成了江都城,这个建立没几年的新城池,于是有了他的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江都,但他的具体位置却在邗沟,后世也叫京杭大运河的西面,也就是后来扬州市中心那一块。

    看着那个崭新的军事要塞,这里承载着吴王夫差争霸中原的野心。是邗沟运河的起点,也是粮草最关键的转运中心,储备中心。

    看着这个城池,有时候,他就想,放在后世,要是在扬州市中心有这么大一块地皮,自己的日子的度过的多么滋润呀。那自己还是什么屌丝,早就是高富帅中的高富帅了。

    可惜春秋时代不炒房,房子地皮普遍价格低下。自然也不算廉价。

    很快城门吊桥放下,铜皮大门打开,他骑着马就往前,而他的虎贲,自然暂时在城外安营扎寨。

    很快他就看见以前的邗城城主----邗城大夫莫无痕,现在的江都县令。

    “二公子,恭迎来迟,还请见谅,郡守已经快马赶来”,虽然是长辈,可是吴地是公子,什么是公子,春秋时就是王子。

    “二叔客气了,我们还是快去郡守府吧,不要岳父大人多跑一趟了”。

    他们骑马进城,就会发现这个邗城有很多改建都学习了彭城的改革,很显然夫差感受了几天彭城改变以后,也喜欢上了彭城的秩序井然。

    比如这马道就分割左右就更好奔行。

    果然在路上他们堵住了准备去城门口迎接的莫无伤。

    一起返回郡守府,莫无伤没有谈论姑苏的事情,而是大致讲述江都郡的最近变法。

    “先是整理了江都户籍,共计20县,四万三千五百户,总人口22万,郡县遍布长江两岸,邗沟东西,...”莫无伤非常正式的对吴地说了很多原本只应该禀报给夫差的事情。

    实际上,这些事情都是之前他来这里和岳父合计好了的。

    莫家同样是有野心的,并不甘心退出吴国核心决策层,那么如何快速重返吴国决策层,成为统治阶层最高级别的存在,很简单,或者说有最后的捷径---吴地,简单地说只要吴地成为吴国大王,他们就会水涨船高成为权势滔天的外戚,更何况,他们的女儿还有两个儿子,吴地死了,他们的外孙上台以后,那么他们地位就会更加巩固,这就是吴地熟悉的汉代中后期非常着名的外戚专权的由来。如果吴地死得早,他的而两个儿子又没有成年,那么他就只能依靠他们的母亲,而他们的母亲,也就是莫柔又没有多大势力,最终只能借助莫无伤一家子的力量,这就是外戚迅速崛起的土壤。

    对此,还处于焦虑状态的吴地自然不会去考虑,那太长远了。他也不好说,吴国还有七年寿命,估计说了也没人信,毕竟此时的吴国还是如日中天的一流大国。

    但有一点,莫家一族的全力支持,让他底气更加多了一份。因此他才有在江都推行变法的计划。

    这不莫无伤一家子也绝非善类,仅仅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三大政绩,第一,编户齐民,也就是大规模解放奴隶,建立中小农土地所有制的基础,其二,建立郡县制,这是中央集权的标志之一,虽说吴国一向是春秋时期以集权着称的国家,根本没有齐国和晋国,甚至楚国那样君主受制于大臣的情况,可是他的集权制度也并不先进,只不过是历代帝王都是壮年,根本没给臣子什么机会,要知道就连伍子胥这样的都被夫差说杀就杀了,更别说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