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24.不服气

    儿子成了大作家,今天必须好好庆祝一下,祝琴走进厨房,看里面还有哪些食物可以吃。

    最近几天,儿子总是偷偷去鸽子市,买回一些新鲜蔬菜。

    因为家里不缺钱,她也睁中眼闭只眼,没有埋怨儿子太浪费。

    拿下装菜的篮子,看到里面还有番茄、卷心菜、丝瓜和南瓜,就又放了回去。

    比起上个月,家里的生活已经改善许多。

    不过还是舍不得买肉吃。

    上次从赵水根那边搞到的十斤肉票,她依然藏在箱子里没有动。

    今天必须买两三斤肥肉回来,好好给儿子补一补。

    去房间把肉票和钱准备好,看到一早去买米的夏凝和李自强也回来了,于是一起把米从自行车后架抬下来,倒进米缸里。

    这次一共买了五十斤米大,应该能吃一个月了。

    夏凝刚才进台门时,听周婶跟周奶奶在议论弟弟写诗的事,听说是发表在国家级和省级报纸上。

    她强忍着激动,顾不得洗手,伸手要看那两张汇款单。

    “这有什么好看的?”见姐姐兴奋地满脸通红,夏臻就有些无语。“还不如看看我刊登在报纸上的诗歌。”

    他已折开两封信,把里面的印刷品取出来。

    除了两份样报,里面各自附有一封编辑写的回信。

    内容差不多,估计是通用格式。

    先是赞扬他的作品不错,鼓励他继续创作,同时别忘了给报社投稿。

    “这篇文章和两首诗歌,真是你写的?”夏凝从善如流地接过报纸,看完后又不敢相信地问。

    短短一千字的散文,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最夸张的是结尾,把女子苦苦等待的人,设计成作者的“父亲”,扩大了悲剧的效果。

    虽然知道这是虚构的内容,她依然有种就不出的难过。

    而两首诗歌,一首是歌颂祖国,她觉得很好,却没有太大的感触。

    反而是另一首《如果有来生》,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意境,她反而最喜欢。

    “快去买肉,有话回来再说。”祝琴见他们姐弟只顾着聊天,在一边催促了一句。

    今天是星期天,买肉的人肯定多,去晚了不一定买得到。

    夏凝应了声,放下报纸,匆匆出发了。

    李自强洗了脸过来,接过报纸,仔细看起来。

    “夏臻哥,你文章写得这么好,还考大学干什么吗?”他一直认为大学不好考,与其将来失败,不如直接找个工作。“去学校当代课老师,将来名气大了,文化站也会把你招去当干部。”

    动动嘴和笔杆子就能过上好日子,根本没必要承受失败。

    “你不懂。”夏臻拍了一下他的后脑勺。“大学毕业的话,将来可以当国家干部,而代课老师有什么出息,最多熬几年混个公办教师,这点工资我还没看在眼里——”

    这小子总是在担心自己,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却不明白自己的真正能力。

    “对,考大学才有出息。”祝琴在旁边也赞同儿子的意见。“你现在还小,至少能考五六年,就算考不上,能写文章也不怕饿肚子——”

    见做午饭还早,她迈出轻快的步伐,继续去门口洗衣服。

    嘴里哼着最近同事都在唱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声音居然跟年轻姑娘一样清脆。

    夏臻望着妈妈彷佛年轻了十岁的精神状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中饭前周晓聪送了一碗红烧泥鳅过来,另一只手还提了一小捆紫云英,说是亲戚家在给队里养牛,这几天春耕翻土,每天都能从泥里捡到不少泥鳅,就给他家送了好几斤。

    夏臻这才想起,三月底四月初正是紫云英的收割季节,耕田后开始春播和插秧。

    紫云英在农村一般用来喂猪,也可以挑一些嫩芽炒来吃。

    印象中八十年代分田到户后,家家户户都有了充足的粮食,过年前会加工两三百斤年糕,浸在缸里,和紫云英炒来吃,是本地一道特色点心。

    “你亲戚家在哪里?”夏臻前世很向往去农村挖泥鳅摸田螺,反正现在没什么事,很想去乡下看一看。“什么时候有空,带我去玩两天——”

    如果有机会亲手捉泥鳅,那就更完美了。

    “想去乡下还不容易?”祝琴听见了,在一边接过话题。“你舅舅家靠近山里,还可以采野草莓和桑椹,正好清明快到了,下个星期天,我们一起去一趟吧!”

    儿子真的变了。

    他以前不喜欢去农村,说那里又脏又乱。

    没想到现在居然主动想去那里。

    “行,那就下个星期天去吧!”

    夏臻对舅舅的印象不是很深,主要是两家平时很少来往。

    原因很简单,舅妈曾经央求父亲帮舅舅安排个工作,这样他们家的日子就会好过一些。

    没想到父亲没有答应,两家就此有了矛盾。

    原因很简单,那时候叔叔和舅舅同时找上门,要他帮忙找工作。

    他原本打算一个一个来,没想到舅妈误会了,还怪他心肠太硬。

    父亲就有些生气,干脆一个都没答应。

    父亲去世后,妈妈到处借不到钱,大伯和叔叔都拒绝了,最后还是舅舅帮的忙。

    原主不懂人情世故,夏臻了解这段因果后,却对这个舅舅印象不错。

    兄弟姐妹闹翻后,很难恢复以前的感情。

    他能在自家落魄后,依然伸出援手,人品可见一斑。

    至少比大伯和小叔借口家里穷,不肯多出一分钱强得多。

    “你发表文章的报纸在哪里?快拿出来让我看看——”周晓聪拿着空碗没有马上离开,坐在长凳上朝夏臻伸出手。

    早上出了趟门,回来听到这个爆炸性消息。

    他虽然相信好友不简单,可是《中国青年》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了,依然觉得这件事太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