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31.晕倒

    吃过午饭,趁天还没有黑,一家三口推出自行车,把野笋和马兰头那些今天采的野菜,绑在姐姐自行车的后座,匆匆告辞回家。

    已经把做豆腐的方法告诉了舅舅,如果还做不出来,那只能下次过来再教一遍了。

    “冬冬,我在电机厂的仓管工作,很可能会保不住。”祝琴抚着儿子瘦骨嶙峋的后背,认真地听取他的意见。“如果我也回家做豆腐卖,你觉得怎么样?”

    电机厂效益不错,工资发得及时,过节还要物资发,如果是以前,她肯定舍不得放弃这种稳定工作。

    就算离开仓库,去装配车间干体力活,她也会坚持下去。

    现在儿子写文章能赚几个人的工资,银行里还有九千多块存款,只要不乱吃乱用,这辈子都花不完了。

    没有了金钱压力,她的想法就变了。

    做豆腐卖豆腐虽然同样辛苦,但是比较自由,可以经常在家陪儿子。

    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让儿子的身体恢复过来。

    今天儿子在哥哥家的表现,让她突然想通了一个道理。

    钱花了可以赚,只要儿子身体健康,家里的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好。

    所以接下来她会不计代价,买鸡买鱼回家给儿子补身体。

    “你如果舍得那个工作,我肯定没意见。”夏臻想了想,说了自己的想法。“不过咱家不缺钱了,你回家后根本不用做豆腐,就当提前退休好了,回头买台收音机电视机,也不怕在家无聊。”

    做豆腐看着简单,如果批量做的话,其实蛮辛苦的。

    他不赞成妈妈也干这个。

    “我才四十岁,这个年纪回家吃闲饭?不会被人笑死啊?”祝琴虽然对儿子的孝顺非常感动,却接受不了这样的安排。“既然你怕我干这个辛苦,那就先在厂里继续干着吧——”

    她也是随口一说,真的离开工厂,离开熟悉的环境,肯定会难受。

    回到家里,见李自强已经吃了晚饭,就把野笋拿下来剥了壳,准备煮熟后加盐腌一下,再拿到太阳下晒一晒,这样可以放久一些。

    同时给隔壁周家送了一大把。

    至于马兰头、荠菜和艾青,先放在一边,明天下班时买些芝麻回来,炒熟后加白糖碾碎当馅料,再买些糯米粉一起包艾饺。

    周家人过来后,夏臻继续讲《包青天》的故事。

    时间过得非常快,现在已经讲到第五个故事《探阴山》了。

    对妈妈这样的中年妇女而言,锄美桉和狸猫换太子这些故事,反而更吸引她们。

    不过新故事也不错,是晚上难得的消遣方式。

    夏臻上床时,发现故事讲得太快了,自己的写作速度远远跟不上。

    他现在刚把第一个故事《锄美桉》整理好,交给李自强用稿纸抄一遍。

    《真假状元》才写了开头,估计还得花大半个月时间,才能整理出来。

    不过急也没用。

    他也想明白了,这两年很难发表这种纯娱乐的长篇小说,所以别自寻烦恼,想着发表的事。

    不如等出版业更加宽松了,再去投稿吧!

    第二天早上,等妈妈和姐姐去上班,他带上李自强,去街上买了两只扁扁的竹筐,一根手指粗的橡皮绳,绑到自行车后座上。

    李自强的车技已经练出来,让他独自去卖菜,应该没问题了。

    又去买一杆称,顺便站在旁边的磅称上,称自己的体重。

    看到准确数字后,夏臻吓了一跳。

    现在他的净身高是一米六三,体重却只有四十二公斤,这个数据如果给前世的女生,肯定非常满意。

    问题是他一个十八岁的男生,个子矮也算了,居然不到九十斤,这就有些吓人了!

    又把李自强叫过来也称了称。

    他的身高和自己差不多,体重却已经恢复到五十四公斤。

    回到家里,夏臻和李自强一起做午饭,除了早上吃剩的野笋烧肉,又加了一盘荠菜煎蛋。

    最近姐姐经常买鸡蛋回家,说这个营养好,也容易吸收,每天换着花样让他吃。

    夏臻原本也觉得只要营养跟上了,身体早晚会恢复过来。

    现在看来,真不是那么回事。

    吃过午饭,他拉着李自强去爬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