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十二章 重临尉氏

    大战即将到来,攘外必先安内,曹操听取陈宫的建议开始拉拢陈留各大士族,毕竟陈留十七县绝大多数把持在一些大士族手中,而要想得到这些士族的支持,不但要认可这些人在各县的权威,还要让其族中之人来郡城中任职,将彼此的利益牢牢系在一起,如此才能得到这些士族的全心全意支持。【无弹窗小说网】

    当然,一些顽固分子必须要清除,比如曾反抗曹操的五大氏族,用来杀鸡儆猴,如此一来,恩威并施才能得到各士族的敬畏与忠心。

    转眼间,时间过去了半个多月,在曹操的权威下,陈留十七县全部归附,一些士族开始迁往陈留郡城定居,随着大批富人涌入,陈留郡城变得更加繁华。

    这一日,卓逸夫等人正在议事堂讨论各军事宜,突然从人来报,说是有渤海太守袁绍的使者想要求见曹公,曹操让人带入。

    片刻,使者进入,行礼过后送上一封信件,等曹操的个人看完,这才有条不紊开始述说:“如今董卓祸乱朝纲擅行废立之事,我家主公听闻曹公举义旗意图讨伐董卓,因此特意派我来联合,共商讨董之事,不知曹公是何意思?”

    曹操与卓逸夫对望一眼,在以前的计划中,原本打算让曹操牵头联合各部诸侯讨伐董卓,从而占取主动,博得一个好的名声,为将来争霸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可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已经有人发出矫诏联合天下诸侯起兵。

    卓逸夫知道,定是东郡太守桥瑁冒充三公发出矫诏,让袁绍牵头联合天下诸侯,之所以发给袁绍,不仅因为袁家四世三公门徒遍及天下,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袁绍当日在洛阳之时第一个反对董卓,已经行天下之先。

    “不知本初兄已经联合了哪些诸侯,又在何时起兵共讨董卓?”曹操压下心中想法,不露声色询问使者,既没有拒绝也没有立即同意。

    “我家主公已经联合关东诸侯,于下月初酸枣会盟,另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韩馥留邺城供给军粮,这些事初步定计,其余诸事下官并不清楚。”使者恭敬恢复,并将大致部署说了一遍。

    “你且回复本初兄,讨伐逆贼乃是我等汉臣本分之事,到时,我必倾全军前往。”曹操看了卓逸夫一眼,立即回复使者,并让人将其待下去好生招待。

    使者离开后,卓逸夫首先开口:“此次讨伐董卓,各地枭雄并起,哪一个不是手下雄兵数万,且各怀鬼胎,其目的不过是争官、争饷、争城池,如此一来其心必乱,甚至利用董卓之手借刀杀人。因此,主公定要占据一定地位,如此才能有话语权,尽量趋吉避凶进而获得最大回报。”

    曹操点头,起身在房中来回走动几步:“这点我早已想过,不过既然先机已失,便只能另想办法,如今我等手握万余兵马,可这些人大都是新兵,难堪大用,想要以这点兵马占据主导地位显然不现实,因此,我为众多诸侯准备了一份大礼,一份足以让所以人认可的大礼!”

    “什么礼物有这等分量,居然能抵得上数万兵马?”曹仁感觉不可思议。

    曹操哈哈大笑:“岂止数万兵马,足以抵得上百万雄师,大家想想,天下诸侯什么都不缺,兵马、粮草、军械样样都有,可唯独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天子诏,没有天子诏书,他们凭什么讨贼,凭什么号令天下,岂非名不正言不顺?”

    “而我刚刚从京师出来,也只有我才能获得天子密诏,也就是说,有了我曹操,各路诸侯才能名正言顺,盟军才算是奉天举义。”曹操最后几句说的格外高昂,身为一郡太守的气度彰显无疑,尤其是那股自信,几乎感染了所有人。

    曹洪大喜:“大哥,天子真的授予您天子诏书,为何从未提起过?”

    “当然没有!天子被董卓挟持,岂会允许接近外人。”曹操一副理所当然:“不过我可以替天子拟一道诏书,一道天子想说又不敢说的话。”

    “啊!”顿时之间,众人无不惊讶:“原来是假的!”

    卓逸夫看着众人,微微一笑:“假的有时候比真的还管用。况且,只要我等说它是真的,又有谁会不顾大义,给自己扣上乱贼的名号?”

    曹操抚须大笑:“哈哈哈!牧僚知我,众诸侯就算明知是假亦会当真。”

    大计已定,众人再次商量一番后,卓逸夫突然起身:“主公,在酸枣会盟之前,我想前往尉氏一趟,了结一些旧事,大军动身之前定会赶回。”

    “牧僚去便是了,记的多带些护卫防止发生意外。”至相识以来,曹操从未听说过卓逸夫以前的事,不过既然卓逸夫不说,他也不便多问。

    道谢告辞后,卓逸夫立即回府准备行装,前段时间一直忙碌,好不容易闲下来又要挑选军士,直到今日才处理完手头事情。

    在卓逸夫心中,一直想着返回尉氏迎娶陈青青:“都大半年过去了,也不知青青的病情好了没有,如果好了,以青青的相貌家世,必然有许多富家公子上门提亲,若是青青被迫出嫁我该怎么办,灭了那迎娶青青之人全族还是默默离开。”少有的,卓逸夫心中有些慌乱,不知该何去何从。

    以前同典韦在金星村时是不敢探听尉氏的事情,万一有什么不对,卓逸夫怕控制不住自己,可如今终于发达了,成为整个陈留的二号人物,可谓位高权重手握雄兵,只要一句话,就能让以前逼得自己不得不逃亡的尉家家破人亡,不需要任何理由,可这又如何,万一青青已经成为他人之妇,自己又该如何面对。

    荣归故里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可此时,卓逸夫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心中充满了彷徨与焦急,原本智计如鬼的卓逸夫此时脑海中一片混乱。

    “陈长史啊!若不是你,我与青青早就在一起了,说不定现在已经有了孩子,可就因为你的一念之差迫使我离开尉氏,若是青青已经出嫁,心甘情愿也就罢了,若是被迫,我会让你不得好死,”卓逸夫心中不禁发狠。

    想到陈长史那充满鄙夷的眼神,那高高在上的话语,卓逸夫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杀机:“如果我此时出现在你面前,不知道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情形,溜须拍马或依旧是一副清高的样子,我想第一种可能比较大吧。”

    卓逸夫来到三国的第一个地方便是尉氏县城,那里可以说是家乡,可对于卓逸夫来说,那里除了陈青青,其余的都是让人反感的回忆,被尉少爷称为奴才,极尽羞辱,被心仪女子的父亲所鄙夷,说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甚至连辛苦劫掠来的钱财都被手下人偷取,这一切的一切带来的只有报复心理,若非如此,卓逸夫也不会在临走之时策动一起民变来报复。

    “大人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手下人收拾好行装,前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