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8章 躲在草丛中的人

    这一顿饭,在知道不是断头饭后,曹建川吃的总算是尽了兴。

    四个鸡蛋,王巧英主动把自己的那一份给了曹建川。

    而老两口则把自己的给了王巧英。

    让小两口每人吃了两个。

    而其他菜的好部位,老两口都会主动的让给了两个小年轻。

    比如,豆腐泥鳅的泥鳅,青蛙的腿,竹鼠身上的好肉,鱼的鱼身,不过这里曹建川吃的是所谓不好的鱼头和鱼尾,把鱼身让给了他们三个。

    “公社啊是棵常青藤。

    社员都是藤上的瓜。

    瓜儿连着藤。

    藤儿牵着瓜。

    藤儿越肥瓜越甜。

    藤儿越壮瓜越大,啊……”

    在大厅小喇叭,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的话匣子,那优美的旋律中一家人吃完了饭。

    这也是当时的娱乐节目之一。

    当时没有电视,应该说农村还没有那个条件。

    娱乐活动相对单调,因此公社统一给家家户户安装的小喇叭。

    除了十天半月一次的电影放映,农村人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听大喇叭和小喇叭的广播,大喇叭一般是用作发布村里通知和在上工的时候使用。

    而小喇叭则作为每家每户的娱乐之用。

    每天早上从10点开播歌曲《东方红》开始。

    到中午《大海航行靠舵手》。

    最后到晚上八点半停播。

    而停播的最后的节目是唱《国际歌》。

    基本上很多年都未变过。

    当时的天夏的国歌还没有确定,那时的国歌算是代国歌,直到1978年新填词后确定为国歌,不过到1982年又把歌词恢复到原先的样子,也就是最初版。

    小喇叭里面的节目算是相对丰富。

    有新闻,评书,相声,歌曲……等等。筆趣庫

    平常一家人在吃过晚饭,都喜欢听到晚上八点半,散了场,这才念念不舍的去睡觉。

    "笃笃。"

    院子里的大门传来了敲门声。

    “大伯!大伯……”

    王巧英连忙过去开门。

    王泰然和她一起走了进来。

    他是县里派过来进行蹲点的干部,也就是大队名义上的一把手,是县里面文化局的一个干部。

    他是个本村人,是王家老四家的孩子,也就是王巧英四叔家的孩子。

    在王老四家排行老三,和王巧英是一辈的,不过年纪却比她大的多,有三十三岁了,也是曹建川的堂舅哥。

    当时天夏的政策是,每个村,县里再安排蹲点人选的时候,会尽量派和当地相熟的基层干部,到农村进行蹲点指导,这样也便于让派下来的人,很快融入当地的生产建设。

    “泰然有事?”王承柱问道。

    王泰然先是向曹建川的方向看了一眼,对他笑了笑,接着才回道:“想问问大伯,明天怎么安排?”

    “明天?明天的安排不是早说过了吗?”

    生产队明天的安排,都会在收工之后安排,或者如果没有什么紧急情况下,比如农闲的时候一周安排一次。

    接着由各生产队的队长,在晚上吃饭的时候,一一上门通知大家。

    不过后来,有了喇叭之后,这些事,就会通过村里的大喇叭通知,不再用他们一一上门了。

    王泰然又向曹建川的方向看了一眼。

    这次这个动作,算是有些明显。

    王承柱瞬间就明白了。

    今天白天的时候,王泰然去县里开粮食生产动员会,对发生在曹建川身上的事,也是刚知道就过来。

    王承柱虽说对家里的人下了封口令,不让大家对外到处乱说。

    可惜当时闹的动静太大,而且一个村的人都有些挂挂亲,也不算外人。

    于是王泰然一回来,家里人就把这事告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