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9章 大山里的黑寡妇(3)

    唐潇潇搜索了赵大海的记忆,发现这个赵大海果然是他们赵家村的举足轻重的“人物”。

    初中没毕业就跟着村里人一起出来到外面闯荡。

    因为年纪小,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赵大海在社会上吃尽了苦头。

    捡过垃圾,当过乞丐,扛过水泥,搬过砖,跟一群成年汉子抢活干。

    挨过打,也挨过骂,最穷最苦的时候一瓶白开水,一块钱的馒头能撑一天,

    睡大街,住桥洞,捡着别人不要的纸箱当被子盖。

    与他一同出来的年轻人很快就坚持不下去了,商量着回老家种地。

    可见识过大城市灯红酒绿的赵大海不甘心一辈子就耗在那座贫瘠的大山里。

    他想出人头地,想光鲜亮丽的出现在人前,而不是这样灰头土脸的回去受别人的讥笑。

    怀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赵大海一直在城市里打拼了很多年。

    直到有一次赵大海在找工作时,被人拐卖到黑煤窑里,在那里他度过了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也是在那里萌生了罪恶的念头。

    在黑窑厂,他和其他被拐来,骗来的工人们,被人像对待牲口那样恶毒地对待着。

    他们七八个人,挤在一间逼仄潮湿、不足10平米的小房间里一同生活,无论吃喝拉撒全都在里面

    他们只能吃毫无营养、分量极少的饭菜,却要干超出自己体力数倍的活,

    一旦有一个没做好,旁边的监工立刻就会拿着鞭子走上前来,对着他们瘦弱的身躯狠狠地抽下去,打得他们遍体鳞伤。

    那段时间对赵大海来说就是一场无比黑暗的噩梦。

    然而这一切,却给了他如何能快速发家致富的启发。

    后来赵大海费尽周折从煤窑厂里逃了出来,就开始踏上了贩卖人口的犯罪道路。

    随着财富的积累,眼界的扩宽,赵大海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他已经不满足当一个小喽啰,他将目光瞄向赵家村,开始培养自己的犯罪团伙。

    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其手下犯罪团伙达到100多人,半数都是赵家村的人。

    其中拐卖了刘盈盈的赵春花,就是赵大海一手带出来的。

    后因着赵家村的气候条件,天然的地理位置,赵大海又萌生出贩毒,制毒等罪恶的念头……

    这30年间,赵大海共拐卖人口接近500人,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儿童,还有一部分残障人士。

    其间因为各种缘故,杀死,病死的孩童多达30多人,成年人也有10多死亡。

    在赵家村制毒,贩毒网络成形后,赵大海便担任起核心领导者的角色。

    他四处砸钱收买当地的警察干部,为村民制毒贩毒提供保护。

    他大肆购买ak47、地雷等枪支武器,组建“黑保安”、明哨暗哨队伍,为毒贩毒品“保驾护航”。

    如果有村民意外被抓,也是赵大海花钱活动,把人给捞出来。

    这么多年来其贩毒,制毒达到1800多公斤,销往全国各地。

    其罪行累累,可谓是罄竹难书,天怒人怨,万死不足以赎其罪。

    唐潇潇看着躺在地上的赵大海,目光晦暗不明。

    赵大海这个人很重要,将他交给警方的价值远远大于她直接弄死他。

    但是,一旦交给警方,那么赵大海的结局只会是一颗花生米,这样的死法未免也太便宜他了。

    就在唐潇潇犹豫不决的时候,438乐颠颠的凑了上来。

    “大佬,你是不是在考虑如何让赵大海求生不得,求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