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096章 解决麻烦

    楚毅之从青州赶回渤海,楚昭迎面而来,楚毅之道:“去与姜先生说一声,事情解决了。”

    楚昭听闻大松了一口气,“阿兄连日奔波,辛苦了,快点休息吧,我去跟姜先生说。”

    “嗯,顺便告诉姜先生,我是用一座矿山才换得柴太尉松口,只要他在楚家一日,柴太尉看在阿舅的份上,绝不动他。”楚毅之一边抹着脸一边说,楚昭下巴都要掉了,矿山,一座矿山哎!

    楚毅之回头看到楚昭的眼神,呵呵地笑了,“怎么,吓到了?”

    “阿兄什么时候有矿山?”楚昭舌头打结地问,楚毅之不以为然地道:“我知道的矿山可不止一处,就是渤海内也有几座。”

    一个趔趄,楚昭差点摔了,颤颤地问道:“几座?”

    楚毅之难得看到楚昭被吓到,笑呵呵地道:“对啊,几座,要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愿意回渤海。三军未动,粮草先生,有盐利,粮食不成问题,还有兵器呢。”

    真是够了哦!楚毅之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打算占地称王称霸了啊!有个靠谱的哥哥就是好啊,楚昭好奇地凑到楚毅之的耳边,“都是阿兄在御史大夫府当文书的时候发现的?”

    楚毅之给了楚昭一记赞赏的眼光,可见楚昭猜对了。楚昭捂住小心肝,想当初楚毅之进御史大夫府当文书的时候才几岁啊,御史大夫府里的各类典籍还有户籍,楚毅之花了几年的功夫搬空了,此事做得隐秘,至今无人察觉,当初她就觉得楚毅之有先见之明,如今还靠典籍发现了渤海的矿山,神人呐!

    跟楚毅之一比,楚昭再次感慨自己的失败,现在可不是后世那开发过度的年代,矿山金山银山不要太多。

    对啊,楚毅之能发现矿山,那金山和银山呢?

    目光灼灼地转向楚毅之,楚毅之注意到了问道:“怎的?”

    “阿兄发现了矿山,那,有没有发现金山和银山?”楚昭一副贪财的样儿,楚毅之捏了她的脸,“盐利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山。”

    楚昭掰开楚毅之的手,“阿兄会嫌金子银子多吗?”

    谁都不会嫌多好吧,所以呢,如果有的话,快点拿出来吧。

    话没说出来,意思楚毅之明白,“你是不是忘了,咱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守住盐田,还有几座矿山,只要握住这些了,比找什么金山银山都靠谱。”

    楚昭一个激灵,铁器关乎国计民生,军器。是以大魏朝严令私采私制,若是有人将此罪名上告,是要灭九族的大罪。

    毕竟要不是想造反,你采铁制铁器是为何。楚昭深吸一口气,“柴太尉?”

    “柴家世代居于青州,青州早已成了柴家之物,大魏历代皇帝与柴家斗智斗勇都没能夺回青州的控制权,眼下天下将乱,更没有夺回青州的可能。这位矿山,我送得不怀好意思。”在柴太尉面前,楚毅之表露的是自己护不住矿山,所以干脆用他来换姜参,事实上,楚毅之另有盘算,他的便宜,从来不是好占的。

    楚昭问道:“矿山在何地?”

    “青州与衮州的交界。”楚毅之咧嘴笑说,楚昭挑了挑眉,“衮王也知道那处矿山。”

    “我的小阿昭啊,你怎么那么聪明呢。”楚毅之没想到楚昭一猜一个准,楚昭翻了个白眼,楚毅之都说他不怀好意思了,这么明显的事都看不懂,她傻吗?

    楚昭提醒道:“阿兄跟柴太尉说了衮王可能也发现矿山的事了没?”

    “说了,说了,不说等他们两家斗起来,我们被扯进去吗?”楚毅之给了楚昭一颗定心丸,楚昭大松一口气。

    “历代皇帝都斗不过柴家,衮王能?”楚昭挑眉地问,楚毅之微微一笑,“我们可以帮他一把嘛。”

    哇靠,这是打算跟柴家扛上的节奏吗?楚昭以眼神询问,楚毅之道:“这天下快乱了,阿兄帮忙添把火而已,柴太尉可不好惹。”

    知道不好惹还去惹,这不是明摆着找事吗?楚昭瞟了楚毅之一眼,楚毅之并不解释,“好了,先生给你找好了,往后好好学,学好了有赏,学得不好,哼哼!”

    妥妥的威胁,楚昭不在意,没有想学学不好的东西。

    姜参从楚昭的口中得知,楚毅之竟是用了一整座的矿山才换得他一家的命,感激涕零,虽然楚毅之不怀好意,至少在索取之前,楚毅之付出的远比他以为的要重得多。

    怀着这份感恩的心,姜参教起楚昭来是尽心尽力的。先是对楚昭来了一次摸底考试,不考不知道,一考姜参也吓了一跳,谁来告诉他,这孩子是怎么教出来的?

    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律法礼法,明算经义,姜参样样都考了,楚昭样样答得都叫姜参满意,满意过后又是遗憾呐,这怎么就不是个小子呢。

    要说楚昭的弱项,就是公文上表,也不知姜参是怎么想的,竟然连写折子都考。楚昭当时看到这题时,不说心里怎么想的,还是老老实实地提笔写。因楚毅之当初只是大略说过,楚昭自己看过几张折子,大概知道怎么写,要说通是没有的。

    姜参考完之后,决定去跟楚毅之摸个底,“不知郎君打算将小娘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楚毅之一听姜参的问题,答曰,“先生看我楚家如何?”

    如何?楚家早已败落,若不然楚毅之又怎么会举家迁回渤海。而人丁上,据说之前还有两个兄弟,虽非一母所生,养好了也是助力,可惜在回渤海的路上病死了。

    楚家,除了楚太夫人,钟氏,就只有楚毅之跟楚昭兄妹。

    人少成这样,说是世家,比寻常的百姓家都不如。姜参不说话了。

    自家的情况,自家还能不清楚吗?楚毅之轻轻一叹,“先生也看到了,我们家就我们兄妹两人,阿昭是个聪慧的,这样的人,要是埋没于内宅我是舍不得的。我的意思,我要撑起楚家,阿昭,将来会是我的左膀右臂。”

    想要撑起一个家不容易,姜参想想自己,很能理解楚毅之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