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4章 留守少年的变化

    “不上了。我只上到初一,就不上了。”

    “为什么不上呢?”

    查小飞有些不好意思地垂下眼皮,似有难言之隐。

    秦小槐猜测说:“你是留守儿童?”

    查小飞撩开眼皮看着他,点点头说:“嗯,是的。”

    “你爸爸妈妈,在哪里打工呢?是做什么的?”

    “他们都在深圳打工,在菜场里卖菜。”

    “他们一年到头不回来看你的,是吗?”

    “嗯,他们已经有两三年没回来看我了。开始几年,还能给我打电话,问问情况,后来,连电话也不打了,就像没我这个儿子一样。”

    “那是谁带你的呢?”

    “我奶奶,她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不太好,腿脚也不方便,根本照顾不了我。有时候,我连饭都吃不着。”

    查小飞开始自已说起来:“我只好自已做饭吃,又要走五六公里的山路,早晨就经常迟到,老师就批评我,有时还要罚我站在黑板面前。”

    秦小槐叹息一声,但没有说话,只静静地听着。

    查小飞打开了话匣子,就不用发问,自已说下去了:“晚上回到家,已经很晚了,我还要帮着奶奶做家务,有时还要到山上去拿东西,种地什么的。弄得很晚回家,作业就来不及做。有不懂的地方,也没有人可以问。”

    秦小槐也是山里长大的孩子。对这种情况深有体会,也很了解。但跟查小飞相比,他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会中医和武功的爷爷,不仅教他医术和武功,还照顾他的生活,督促他学习,教他怎么做人,如何处世,他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性格和思想。

    “我理解你,因为我也是山区里长大的孩子。”秦小槐坦诚地对他说。

    查小飞有些意外地看着秦小槐,对他更加信任,更加感激。

    “作业完不成,成绩就不好。老师就一直批评我,同学们就都看不起我,在课间取笑我。这样慢慢地,我就厌课本,怕上学了。”

    查小飞说的话简洁,却达意,一句话就能把事情说得很正确,也清楚:“说到去上学,我就头疼;看到教室,我就害怕。可奶奶不允许我辍学,我没有办法,就只好背着书包走出去。我在路上磨磨蹭蹭的,东看看,西瞧瞧,走得很慢。有时太晚了,我就索性不去学校,而到小镇上去游荡,到网吧里去上网,打游戏。我开始躲学,逃学,慢慢就成了一个流浪儿童。”

    说到这里,他不说下去,秦小槐也能想像得到他下面的情况。

    查小飞找到合适的倾诉的对象,说话的兴致越来越高:“有一天,我在街上流浪的时候,碰到镇上的几个小混混。他们把我打了一顿后,又拉我跟他们一起玩。于是,我就与三个小混混,成天在镇上走来走去,寻衅闹事。”

    秦小槐的眉头皱了起来。这是留守儿童遇到的很普通的问题:缺乏管教,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慢慢走上犯罪道路。

    查小飞又用他的经历,证明了这个问题:“有天,我在我小头目的唆使下,去偷了村里一家人家的一条宠物狗,卖到一千元钱。被人知道后,告到我退奶奶那里。我奶奶这才知道我,原来早就不去上学,成了一个流浪儿童。她气得跳着脚骂我,还要拿竹竿打他,我跑得很快,奶奶追不上我。”

    秦小槐摇头咂嘴,替他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