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百七十二章【土司叛乱】

    此刻为了支持叛军首领:奢崇明,以实现自己称雄一方的宿愿,使得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境内贵州宣慰使司治下的明水西宣抚使司同知(彝族水西宣抚使司土同知)安邦彦,也想借机发难。

    为此他还特别到贵州总镇巡抚官邸前去拜见,还声称与奢氏有仇隙,愿意发兵出剿永宁宣抚使司叛军以自效。

    然而明贵州总镇巡抚:李枟,自知其心怀叵测,便谢绝其要求。

    但明水西宣抚使司同知:安邦彦,虽然碰了软钉子,他却不死心,依旧还是返回大方后,积极策划反明事宜。

    又恰逢朝廷要调水西宣抚使司土司兵赶赴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去平叛,因此明水西宣抚使司同知就乘机以援川为名,准备密谋发兵。

    另一边因奢氏造反攻打成都府,其党叛贼:樊龙,又占据了重庆府附近多达九个月,为其声援。

    而这重庆府地势险要,三面临江,其出入必经要道唯有佛图关至二郎关一条路,因此叛贼:樊龙,从通远门城壕至二郎关连营十七处,宿精兵数万人把守。

    10月24日,三岔河上开始结了冰,广宁卫的军民就认为东虏建奴贼兵定会渡过河来,故此有部分军民纷纷出逃。

    于是明辽东总镇巡抚:王化贞,就和明辽东总镇巡按:方震孺,商议要分兵把守镇武堡、西平堡、闾阳驿、镇宁堡,等多处城堡,在以18万主力明军驻守广宁卫。

    就连明兵部尚书:张鹤鸣,也认为广宁卫值得担忧,就请明熹宗:朱由校,命令屯驻在广宁右屯卫的明辽东总镇经略:熊廷弼,负责外扼镇武堡、闾阳驿。

    故此明辽东总镇经略就派遣明广宁卫总兵:刘渠,以两万人驻守镇武堡,明甘肃总镇总兵兼援辽总兵:祁秉忠,以一万人驻守闾阳驿,又派明平辽副总兵:罗一贯,以三千人驻守西平堡。

    这是熊总镇经略第一次获得调兵权利,因此他还重申了一遍他的命令,说道“敌人来攻时,若跨出镇武堡一步的,则文武将吏都要杀无赦,敌人到达广宁卫而镇武堡、闾阳驿不出兵夹攻的,以及敌人抢劫广宁右屯卫饷道,而三路兵马不救援的,均罪名相同。”

    待明辽东总镇经略刚刚部署完毕之后,怎奈明辽东总镇巡抚又相信了间谍的话,突然发兵过三岔河,准备奔袭海州卫。

    但由于遭到了后金正蓝旗、镶红旗的阻击,便又退了回来。

    这让明辽东总镇经略觉得非常可笑,就上书道“王总镇巡抚进兵,到现在已经有五次了,军队屡进屡退,敌人早就看透了我方的计谋,本部院的虚名也因轻易出兵而受到了损伤,希望陛下能够明确指示抚臣,对自己的行为慎重些,不要再给敌人们嘲笑了!”

    此举被明辽东总镇巡抚知道后,却很不高兴,还飞章上奏,为自己辩解,并说道“臣请求陛下给出六万兵马,臣保证把敌人一举荡平,就算是不如意,那也一定能够做到死伤相等,使敌人一蹶不振,管保它不再成为河西之忧!”

    并请准许他便宜行事。

    当时明内阁首辅:叶向高,非常赞成,只有明辽东总镇经略上书说“就请按照王总镇巡抚约定的办吧!更应及早罢掉臣的官职,以便于鼓舞士气。”

    在奏折上交之后,朝廷内外才知道原来;总镇经略、总镇巡抚,两人不和,这一定会坏了边疆的大事,大臣们的奏章也在天天讨论此事。

    12月12日,明都察院河南道监察御史:江秉谦,便上奏道“经抚不和,还请陛下火速处理。”

    随后明熹宗急忙下令,召集廷臣们商讨会议。

    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正月初5日,明熹宗以经抚不和,熊总镇经略不能节制边关军务为由,令廷臣们商议两人去留?

    其中明兵部尚书:张鹤鸣,偏袒明辽东总镇巡抚:王化贞,就上奏请求撤掉熊总镇经略,更换他人,但明熹宗不准,传令再议。

    正月11日,河套部蒙古人从白城子集合兵力入侵陕西都指挥使司延绥总镇,由红柳河一路南下接连攻破两道长城防御,深入大明境内六百里地进犯延安府,为了让明军分散兵力围剿,便也开始分兵三路。

    一路去陕西总镇平凉府固原州劫掠、一路去庆阳府劫掠,河套部蒙古军们还扬言必缚明延绥总镇总兵:杜文焕,先前的出兵报复。

    而此时的明延绥总镇总兵却不敢正面交锋,只得避战不出调地方明军镇压,自己则躲在延安府坚守待援。

    致使河套部蒙古军在大掠了十余日后,才安然离开。

    事后各地镇压的明军均无太大功劳,因此明陕西总镇巡抚:张之厚、明延绥总镇总兵:杜文焕,就藏匿消息不上报,但还是被明甘肃总镇巡按兼都察院江西道监察御史:高推,给上奏弹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