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百九十八章【城下之辱】

    因此明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九千岁:魏忠贤,认为言之有理,便派人婉言暗示明懿安皇后:张嫣,却不想被明懿安皇后直接给拒绝了。

    得知明懿安皇后的严正态度,让他也无可奈何,便不再强迫她,又打算自己发兵控制紫禁城从而选定拥立者,可也被阉党们劝说行不通。

    首先不管是东林党、浙党、楚党、晋党、秦党还是阉党他们都来自于为皇帝服务,一单发兵夺权就等同于造反,况且根据明太祖吴王洪武高皇帝:朱元璋,立下的规矩朝中有变,各路藩王大军皆可勤王。

    再加上北直隶顺天府紫禁城内,还有大批效忠于朱姓天子的官员,一旦勤王那么自己的家族绝对会覆灭,到时候又变成第二个西汉相国:董卓,因此这招行不通。

    最终只得发布先帝遗诏,依据兄终弟及制度,派亲信明御马监监官:涂文辅、明司礼监提督太监:王朝辅,前去迎接明皇五弟信亲王:朱由检,入宫受命并让明信亲王殿下即皇帝位。

    主要是九千岁个人觉得信亲王殿下,虽然久居京师却还没赴任藩地,而且在京城内外,也几乎没有任何根深蒂固的势力。

    也就是小毛孩子一个,很好控制的,对自己也遭不成什么威胁,便决定先东林党们一步,前去扶植登基,也好早日赚个拥戴之功。

    不过明信亲王殿下在进宫前,就听了皇嫂明懿安皇后手下宫女的告诫,让他自带麦饭入宫,还叮嘱不准随意吃宫中食物,只能吃明信亲王妃:周玉凤,所做的饭菜。

    并且要对宫中的一切事物保持高度警惕。

    就这样到了晚上戌时,明信亲王殿下独自一人秉烛而坐,他偶然看见一名小宦官持剑而过,便立即叫到跟前,索要其佩剑,并且详加审视,许诺将要给他赏赐,还将佩剑留在自己桌上。

    当听到宫中巡夜者击打木梆的声音时,他又起身前往慰劳,并回头询问左右侍从该如何赏赐酒食?侍从们则回答道“启禀殿下,由光禄寺负责赐予。”

    于是明信亲王就下令让光禄寺官员连夜准备酒食,赐给宫中值班巡夜之人,一时之间内廷宦官、宫女们,以及五城兵马司的士兵们都对这位即将登基的信亲王殿下产生了好感。

    欢呼声如潮水一般,但对于掌管内廷甚至外朝大权的九千岁魏公公,明亲王殿下也屡赐温词,曲加慰劳以安其心。

    由此才成功渡过了再宫中居住的时光,也打消了阉党们打算废立信亲王殿下的念想。

    次日,经过文武百官们的三次劝进后,明信亲王殿下于8月24日,在他皇哥大行皇帝陛下灵位前遵照遗命穿上衮冕,祭告天地宗庙,并顺利即皇帝位,面坐皇极殿内举行登基大典时,群臣山呼万岁。

    然而天空中却突发天雷之声?似乎有某种意义上的征兆?

    但是新皇帝:朱由检,却并没有太在意,还安慰群臣们表示这是上天的指示?并颁诏宣告天下新皇登基,由礼部准备出了四个年号,以供新皇选择,分别是;乾圣、兴福、咸嘉、崇祯。

    当大明新皇信亲王:朱由检,看了第一个年号〈乾圣〉之后,觉得这个年号太高大上了,而乾就是上天,圣就是神灵。

    这时的大明帝国早已经是危机四伏了,再用这个年号的话,恐怕自己担当不起,就给否决了。

    而这第二个年号叫[兴福]这个意思代表着;中兴降福,形容朝廷正需要一个中兴之主,因此新皇看了看还是觉得自己不够资格,所以这个年号也被否决了。

    第三个年号叫〖咸嘉〗新皇还没多看几眼,就立刻把这个年号给否决了,他觉得(咸)这个字右边是一个(戈)而如今大明帝国各地狼烟四起,正是要平息兵戈的时候,如果要用这个年号,岂不是要让大明帝国刀兵不断,永无宁日?

    这第四个年号叫『崇祯』而崇字有高大的意思,祯字有吉祥的意思,因此新皇对于这个年号很是满意,而且在他看来,他一手继承父兄留下来的烂摊子,正是要重振大明帝国的时候。

    再加上崇祯和重振是谐音,正与他的治国理想相符合,所以新皇决定用崇祯这个年号,当即就下令改明年元年为崇祯元年,是为「明毅宗」此时明毅宗:朱由检,才年仅17岁便担当起了大明帝国的重任。

    9月初1日,新即位的明毅宗逐渐表现出了勤政爱民的样子,先是把自己信王府家产全部上交国库,再像皇哥先帝:朱由校,那样对待九千岁魏公公及其党羽们,该赏赐的照样赏赐,该封官的照样封官。

    这反倒是让魏公公感到有些不安?

    为了留条后路便对出身信亲王府宦官的,新升任明司礼监掌司:徐应元,毕恭毕敬,还馈赠珍奇异宝,并且结为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