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 123 章 【D】009

    2021年11月3日星期三农历九月廿九辛丑年(牛年)戊戌月乙卯日宜:祭祀入殓移柩开生坟破土启钻安葬除服成服馀事勿取馀事勿取忌:祭祀入殓【23:59,深圳、多云、22--28℃、东南风2级】

    【D】009★★★★长绸舞(敦煌舞飞天+京剧天女散花)+中国的戏剧水袖(越剧、粤剧、锡剧)+藏族和中国风的水袖舞

    《敦煌舞教程》黄金荣=[B1]

    【一】长绸舞

    (一)敦煌舞飞天:

    一.舞绸练习[B1],P100

    莫高窟经变壁画中的舞伎大多都双手持长长的锦带(长巾、长绸)在其周身左右上下回旋飘舞,

    1.长绸规格:长约六丈即二十米,宽度一尺二寸,材质多为电力纺类;制作时在两手持绸处往下二尺,加双层绸,再用八寸至一尺长的细木棍,缝裹在手持位置的两层绸内

    2.长绸持法:长绸中段的三尺至四尺,在身背后由两肩处向下垂,呈双弧形

    3.基本动作

    1)单后甩绸立圈:双手持绸,两手臂交替向侧后甩,脚后踏步或三位戳地,由慢至快两臂交替,图1到图3

    2)横向8字花,亦可双手同时甩动此绸花,图4

    3)小波浪花,可横向双手甩动,

    4.其他

    二.网上补充

    1.长绸舞是难度相当高的舞蹈,绸子越长难度越大。一般水平的舞蹈演员舞动的绸子是一个人身高的四倍,一个圆圈正好可以把人包在里面。

    长绸舞的绸长约四至六米,有“软绸”和“硬绸”两种。硬绸为绸的一端扎在一尺长的绸棍上,单、双绸均可,用以舞出各种绸花,软绸即是不加绸棍,靠手力功夫舞动长绸。

    长绸舞的基本绸花有“大八字”,“小八字”,“波浪花”,“双对花”,“肩上圈”,“跳圈花”,“盘肠”,“大车轮”等等。

    另外一种舞法是将双绸由颈后固定搭在双肩上,背后垂下数尺长绸,舞者双手执绸舞出各种绸花,一般用于中国古典舞“飞天”,戏曲舞蹈“天女散花”等剧目。

    有些民间艺人绸舞舞术高超,功力出神入化,能把折迭的长绸拿在手中放出后再收回,扔一头,收回另一头,其间加上翻身等舞姿,或“莲花盆”,“跳龙门”等图案

    2.真丝长绸舞有一个经典宽度是90厘米

    3.淘宝店:仿真丝布料80厘米宽,真丝布料90厘米宽;舞蹈彩绸;化纤彩绸经过人工染色,会出现褶皱现象,这属于正常现象

    面料:真丝面料/仿真丝绸布面料

    规格:宽度80厘米左右

    4.其他

    三.其他

    (二)京剧天女散花

    一.长绸舞基本动作技巧

    1.勾:使水袖叠起来露出手,就要用'勾'。伸出大拇指,对准水袖的折痕往上勾,立马就能勾起来!

    2.挑:以食指为主(用力),将水袖朝上方扔出去,多用于要水袖向上飞舞的时候。

    3.撑:主要以中指用力,同时两臂撑出去。如果没有这个'撑',转身蹲下时,只能很早就摆...

    4.冲:两手托住水袖,两臂一先一后向上伸。这个身段多用于表现感情激动的'下场

    5.拨:扬袖后要将水袖放下,还原时'拨'。主要以小指用劲,好象拨东西一样。

    6.掸:扬袖后的还原动作。不过动作比'拨'要大一些,好似要掸去身上的灰尘一样

    二.初创:梅兰芳京剧

    这个戏是梅兰芳先生早期经常演出的古装戏之一。在第四场“云路”和第六场“散花”中,梅先生载歌载舞,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对于京剧舞蹈艺术的改进,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情节

    全剧从跳罗汉(昆班中旧名堆罗汉)始,继以如来佛率领罗汉金刚、揭伽蓝、普贤文殊、诸菩萨长老,登坐莲花宝座,讲经说法为引。既而如来放开慧眼,遥知维摩居士,在毘耶离大城中,现身有病,因命文殊师利,率领诸菩萨诸大弟子,往维摩诘处问病,并谈妙法。文殊等既去,如来又命令伽蓝传法旨,往命天女到维摩室中散花,以验结习。天女者,乃奉上帝玉旨,管领众香国,专司群芳者也。每逢诸天菩萨,谈经说法之时,前往散花,以验菩萨弟子等色相上之结习,是为天女之专职。至是,既奉佛旨,遂率领花奴,前往昆耶离城散花,全剧至此而已。

    注释

    这个戏是梅兰芳先生早期经常演出的古装戏之一。在第四场“云路”和第六场“散花”中,梅先生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对于京剧舞蹈艺术的改进,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根据《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整理

    佛教以此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后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发音:tiānnǚsànhuā

    搜索关键字:tnsh

    释义: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

    寓意: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出处:《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示例: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唐??宋之问《设斋叹佛文》)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抛洒东西。

    典故:故事源于佛经。一天,如来佛在西天莲花宝座讲经解法,忽见瑞云东来,遥知得意弟子维摩洁患病。于是,派众弟子前去问候,断定维摩洁要借机宣经释典,便派天女前去检验弟子们的学习情况。天女手提花篮,飘逸而行,来到尘世间低头下望,见维摩洁果然正与众人讲学。随即将满篮鲜花散去,弟子舍利弗满身沾花。众人诧异万分,天女曰:“结习未尽,固花着身;结习尽者,花不着身。”舍利弗自知道行不行,便愈发努力学习。

    动作详解:“云路”是全剧最主要的一个单人歌舞的场面。从唱词内容产生身段,而身段又必须与唱腔的节奏密切结合。这场戏天女的扮相是脱了帔露出古装,而附着在天女胸前的两根绸带成了配合歌舞的重要工具。它与一般的线尾子、汗巾、飘带等附着物不同,因为要突出使用它,所以绸带的长度达到一丈七尺左右,宽一尺二寸,尾端几尺如果不舞的时候,就拖在地上。绸带的使用方法,在以往传统神话戏《陈塘关》(即《哪吒闹海》)里是用二尺长的小棍挑起一条长绸来舞,名为“耍龙筋”。我的绸舞用双手。

    这一场的唱词内容是描写天女离开了众香国到毗耶离城去时沿途所看到的景物。唱的是“西皮导板”、“慢板”、“二六”、“流水”、“散板”。唱腔是由慢而快,身段和绸带舞也是由慢而快,目的在于造成一种象征着在云端里风驰电掣的气氛。

    [导板]祥云冉冉婆罗天

    [慢板]离却了众香国遍历大千;

    诸世界好一似轻烟过眼,

    一霎时来到了毕钵岩前。

    这一段唱腔和动作在舞台上是非常缓慢的,像“遍历大千”、“轻烟过眼”都要用绸带来表现,“毕钵岩前”就是把带子从双肩上往后一扔,两根带子飘到背后,正面做出象征着高岩的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