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81章 要想富先修路

    元朔镇的发展可以用飞速来形容。

    这离不开刘大海在每期报纸上都要提一嘴元朔镇。

    这座新生的城市,已经被炒的十分火爆,不少商贩都慕名而来。

    而每次他们来到元朔镇,都能带回去一批稀奇古怪但又十分好用的商品,赚的盆满钵满。

    于是他们更愿意前来元朔镇做生意了。

    大量商人的涌入,让元朔镇额外的百税一收入了大量的钱财。

    衡量一座城市发展的是否迅速,还有一个标准就是人口流动速度和常住人口数量。

    现在的元朔镇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十万人。

    除此之外,每日都会有千余人从大汉国各地赶来元朔镇。

    刘大海认为这些人都是有眼光之人,也是那些率先发现商机之人。

    毕竟他已经在报纸上不止一次宣传过元朔镇了,而且元朔镇有如此多的产出。

    稍微有点商业眼光,就知道元朔镇未来肯定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商业重城。

    况且,大汉国的第一个工厂,就建立在元朔镇。

    刘氏方便面厂,为元朔镇居民提供了一万多个就业岗位。

    每日能够产出近百万袋方便面。

    就这,还无法满足每日前来的商人购买需求。

    工厂还在扩大,刘氏辣条厂也是如此。

    刘彻第一次见识到这种商业行为,对此大为赞赏。

    而且,最让刘彻称赞的是,这几处工厂的收益,大海拿出来了一半利润,用于回馈元朔镇的发展和元朔镇的居民。

    也就是说,那实际上算是元朔镇的产业,而非个人或者家族。

    这种新型商业行动,让刘彻极为在意。

    若是能够推广开来,大汉国将会是何等富裕?

    元朔镇的律法十分严明,凡是三次触犯律法者,将会被赶出元朔镇。

    这让元朔镇基本上能够做到令行禁止。

    虽然街道上繁忙异常,但不法之事极少发生。

    刘大海看着东方朔送来的户籍薄,虽然几处工厂每日都在扩大。m.

    元朔镇的各种建筑也需要大量人口。

    但事实上,元朔镇已经不太缺人了。

    也就是说,那些新来到元朔镇的人,不能像之前一样,来到这里就有工做,有钱拿。

    不过刘大海已经率先预料到了这种事情的发生。

    他没有打算以元朔镇一己之力供应整个大汉国的需求。

    但他刘氏出品的产能,必须要能够满足长安城和关中繁华大城的需求。

    所以刘氏工厂依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扩建。

    而今,主父偃已经上谏,迁徙郡国豪杰及资产三百万以上者于茂陵,以内实京师,外销奸猾。

    虽然在刘大海看来,这种强行把富户聚集在长安周围的做法是无用的。

    但是刘彻自然不会听从他一个个小小元朔镇廷掾的意见。

    而且,把那些富户迁徙到茂陵,对元朔镇的发展是有用的。

    元朔镇距离长安城大约二十公里左右,而茂陵距离元朔镇也有三十公里。

    如此一来,元朔镇周边,就有三处繁华区域。

    一是长安城,二是关中地区,三是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