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8章 朱厚照主持的殿试

    梁储这次没劝朱厚照充朱寿。

    反正朱厚照已经不要脸了,在回头史书上自然会记载他的荒唐。

    然后朱厚照去主持殿试了。

    负手而立,看着张永宣了旨意,在校场之中,太阳之下,所有士子在锣声中,开始了他们殿试。

    大概看他们写了半个时辰,朱厚照下来巡视。

    一般,不行,这个不错,有点意思,嗯……

    朱厚照停在的孙应奎的身边,看着这个河南洛阳来的进士,写着关于茶税改制的内容。

    这个家伙倒是很直接,说茶税的崩溃,和藩王不无关系。

    所以想要整顿茶税,首先要清查藩王,其次整顿商贾。

    他给的办法是,废除茶引制度,改为产地征税制度,无论地方藩王还是勋贵之后,凡是产茶的府县,全部要设立巡税官,每年产茶旺季,直接安排中央兵马过去调查。

    只要有人想要逃税,那就拿下,是藩王的人就申饬藩王罚奉,是勋贵大官的人,该去职就去职,该抓贪污就抓贪污,绝不姑息。

    至于起征税多少,这个家伙直接来一个商贾五税一尚且有利可图,茶农不征。

    好家伙,百分之二十的税,看得朱厚照第一次感觉到茶叶背后的恐怖利润。

    看了一会儿朱厚照走开,去看别人的。

    有些茶产地附近的士子,多是主张十税一,给的改革方向也都是废掉茶引,改为商人自营。

    朱厚照看了半圈,心中也有了大概,士绅们还是不愿意放弃茶叶带来的利益,这群士子不少人都是其中受益者,或者是未来的受益者,不想要放弃这只下金蛋的母鸡。

    茶叶,真的很值钱啊!

    朱厚照盘算着自己是不是应该搞一个茶叶博览会,将茶叶品牌化,然后搞出照会,或者专营执照,来做大做强。

    然后他就看到了张璁的计划。

    第一,茶叶很赚钱,但换来的马匹更值钱。

    第二,茶叶主要生长在山林附近,尤以福建、汉中、川蜀、湖广、江西、浙江、云贵为上,故而可准当地开辟茶园,自行聚镇而产,每年征税四次,以补国用。

    第三,江南茶税除了收产地,可以直接收茶馆的税。固定天下所有的茶叶,只允许在特定茶馆商铺卖,五年一拍牌照。由各地的士绅大户担保,缴足给国家的,剩下都是他们自己的。

    朱厚照大致看了一下,这人的想法就是典型的包税制。

    对于交通不便利的大明来说,这个办法确实不错。

    不过朱厚照摇了摇头,对于这套办法,要应付朝廷的手段太多了,而且容易抬高价格,导致国内的内需受损,百姓喝不起茶,会影响茶叶本身的利润。

    就算是出口,也得考虑种茶百姓能就近换来食物。

    不过可以修改一下。

    人为分出茶叶的品种,然后让茶叶品种进行竞争,反正茶树基本上就那些品种,茶叶和茶叶的不同,只是发酵和烘焙的方法不一样罢了。

    每个茶叶品种,弄出两三张牌照。

    想要牌照多,就得卷茶叶的加工技术,打造出更多品种。

    这样一来,只要拆了茶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技术,变成两个步骤,那么茶叶原产地的征税,就能很简单的控制,保证当地百姓能吃饱不饿死就行。

    至于加工,这个反而能获得更多的工作岗位,形成不少市镇。

    而且想要更多的牌照,就得去寻找更多可以种植茶叶的地方,那么丘陵、山区,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能容纳的人口就能增加。

    张璁看着朱厚照离开的背影,有点紧张。

    这个摇头是几个意思?

    难道我的办法不妥吗?

    张璁想了想,最终选择继续写。

    茶叶的制度改革,他的算是优选了。

    很少有人比她更好。

    毕竟可以相互交流的情况下,大家对于各家手段,也都有了解。

    心知肚明。

    很快,所有文章收上来,朱厚照丢给王守仁看,自己选了三个人。

    一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