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83章 婚约

    “白公子,您怎么又来了?不、不是不欢迎你,只是家主她——”

    卫伊听到门外侍卫的声音,白家公子,消息倒是挺灵通。

    “请白公子进来吧。”卫伊朝门外说道。

    白家公子又是急急忙忙的样子,“卫伊,你没事吧?听说赌场的人来索债了,还都是人高马大的壮汉?他们没有动手吧?”

    “我没事,不过是把卫家剩余的家产都赔给他们了。”卫伊心情低落。

    “我、我只是听闻他们从你家搬走好几个箱子,没想到——”白家公子看卫伊难过,他心里也不好受,自己好像又说错话了,“卫伊,要不我还是——”

    卫伊声线微凉,“不需要,白公子,卫伊跟你解释过的。”

    “可是——”

    卫伊的眸子闪着光,“卫家还没有到山穷水尽之时,卫伊还能,卫家还能顶得住。”

    白家公子心中纵有千言万语,然而到了嘴边只化为了一句,“我相信你。”

    当卫伊为卫家的未来焦虑的时刻,历小沫和张良、刘邦正在饮品铺子里边饮茶边谈天说地。

    “那雍齿真是不像话,怎能将你们的地盘拱手让与他人!”历小沫一边搅拌奶茶一边义愤填膺地回应刘邦。

    刘邦一拍桌子,咬牙切齿道,“谁说不是呢!还有丰邑的百姓,我与他们可是同乡呐,竟无人为自己人的城池反抗,就那样归顺了周市!可恨!”

    历小沫搅拌的速度降了下来,“诶,刘大哥,小妹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讲嘛!”

    “我是想说。”历小沫看了一眼身旁煮茶的张良,“丰邑的百姓手无寸铁,大概也无法与周市的兵马相抗衡。”

    张良的动作并没有停顿。

    “而且,在丰邑百姓的眼中,可能——你占领丰邑和周市占领丰邑没有什么差别,他们都是被统治的阶层,没有好处、没有话语权。”历小沫语速减缓。

    张良提起了茶壶,灭了火炉。

    “因此他们无所谓谁来丰邑,无所谓谁胜利谁失败,无所谓谁投靠了谁,因为这些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价值,并不能切实地解决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吃饭、活下去。”

    砰!

    桌子被刘邦拍地一震。

    张良一手提着茶壶一手扶着摇摇欲坠的茶盘。

    历小沫默默想着:还得是张良啊,看情势不对早就准备救这套我送给他的青花瓷茶具了。但是我——你的大妹子——历小沫的安危你是一点都不在乎啊!

    没看刘邦正挥舞着他那沙包大的拳头吗!

    “什么叫没有价值!一个城池失守了、一个城池拱手让人了,这难道没有价值吗!”

    “刘大哥,你知道我说的价值是相对于百姓而言的。”

    张良把茶具放在远处的桌子上,这才加入历小沫和刘邦之间的“友好讨论”。

    “我想,若是丰邑百姓过着像蕲县百姓一般顿顿有饭吃,甚至能个几日吃上肉食的日子,一定会在敌人入侵时奋起反抗。”

    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历小沫发现张良说这话时有意无意地瞥了自己几眼。

    “好啊,连子房你也觉得丰邑百姓不战而降是因为我管理不善吗!”刘邦既气又伤心。

    “兄长,你莫要激动。我们并非在指责你,而是提出一个新的解释的角度。”张良依旧心平气和,“若按你所说,丰邑百姓和雍齿都背叛于你,难道待你借兵再次攻占丰邑后还要找丰邑所有百姓算账吗?”

    历小沫从旁频频点头:对对对。

    “我知你们是为我,统领军队讲究服从,可统领百姓呢?是像秦一般高压政策?还是怀柔?还是什么?”听了张良的话刘邦也冷静下来,刚刚他在情绪里,难免把话说得偏激了些。

    “小黎,或许你不会同意我的话,我也知道你是华军治下的人,自然讲究那套什么人和人是平等的说法,但这是不可能的,人就是会分出三六九等。”刘邦平静地叙述自己的观点,“既有三六九等,就有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历小沫知道刘邦这是走心了,“刘大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要我看,若说人与动物,其实于天地法则来说并无二致,因此人与人也就自然而然是平等的。”

    “至于管理百姓,首先,我不想称之为统治,这样略显高高在上,百姓如水,政权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绝不能轻视百姓的意愿,我们总说自己在伐无道诛暴秦,为何?如此才师出有名,才有群众基础。”

    观刘邦似乎赞同此说法,历小沫暗赞,毕竟是底层混上来的,群众的支持有多重要他明白。

    “华军得人心最为关键所在,不是口头喊平等,而是是法治。华军拒绝人治,人的主观喜恶太多太不稳定,今日我见张家好明日我见张家恨,若由这样的情绪左右裁定者的决定,天下岂不大乱。”

    可能有人会说,你历小沫不就是个独裁者吗?还好意思说抵制“人治”。

    不,历小沫的决定并非都是自己单独做出,她和一部分人掌握着大量的不为人所知的信息,历小沫的决定基于这些信息,若所有信息都共享了,哪里还有“机密”一词?这个小政权又如何与其他政权相争?

    “对于百姓来说,比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各个小的机关如何执行政策,基层的执法者、司法者不‘人治’的依法而治才是百姓安心的基础。官员不会、不能依照关系远近亲疏喜恶断案,只能按‘法’办事,百姓在‘法’允许的范围内生活,如此理想化的社会,正是华军与蕲县所追求的。”

    历小沫隐隐感觉身旁有一道炽热的目光。

    “至于如何管理,我只想出了大体的轮廓,还未有具体的条例,总之,宽严相济最为适宜。该有自由的空间的地方就由百姓自己发挥,政权不该过多插手;该明确的底线,不论是为还是不为都要明确告知所有人,而且无论是官员还是庶民都不可以违反。”

    适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力的法典还在酝酿中,历小沫不急,反正这玩意儿得与时俱进嘛,边写边改、边改边写,总有一天会完成。

    “灋,一平如水。正如天地规则视天下苍生,不偏不颇,没有多一份喜爱,也没有多一份憎恶。如此之规则才能治理万民,而不是一个凭借主观臆断的人。”

    历小沫发言完毕,接过张良给的茶,牛饮一大杯。

    “小黎这话说得好,颇有黄老之学和法家的意蕴。”张良相当合意的样子。

    刘邦看着历小沫,神情不明,“小黎。你可知那样的社会很难建立?”

    “我知道。”

    但我也曾见过那样的社会——安定、幸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小沫明亮的双眸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张良和刘邦一时竟觉得,她似乎坚信会有那样的世界。

    ——

    “你们竟——”

    卫伊腿软,幸好有燕子在旁扶着才没有摔倒在众人面前。

    “真的有凭据啊······”张辛,你可真是会做生意。

    “卫家小姐,这下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