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7章 不用再做苦力

    面对杨季的推让,杨信翰坚决让两个儿子按照自己的说去做。

    并且还说:“以后杨叔就是你们的二叔,他的儿子是你们的兄弟,女儿是你们的妹妹。”

    杨成武当即就行了礼认亲,“二叔。”

    杨成贵也行礼叫,“二叔。”

    “不不,老奴……”

    “二叔,我们家在落难时,得你们一家不离不弃相助,以后我们就是家人。”杨成武道。

    他本是习武之人,最讲究义气。

    像杨季这样的义气的仆人,应该得到主人的优待。

    在大小主人的坚持下,杨季只好点了头,“是我们高攀了。”

    杨季的两个儿子,大的叫杨大柱,小的是杨小柱。

    杨信翰为两个侄儿改了名,“大柱叫杨胜,小柱叫杨义。”

    杨胜和杨义当场跪下行礼改了称呼,“谢大伯赐名。”

    “起来。”杨信翰伸手扶两个侄儿起来。

    杨胜十六岁个头高一些,长得七分肖母,脸型瘦削。

    杨义十五岁,个头矮一点,长得像父一张方脸,性格也憨厚老实。

    杨成武兄弟同杨胜兄弟当场行礼,认了兄弟。

    他们不算是亲的堂兄弟,算是义兄弟。

    但,他们的关系比杨家村的亲堂兄弟更亲密。

    吃了一餐有肉有鸡还算丰盛的饭后,杨成武兄弟到了要离开的时候。

    他俩才见父亲,又要分开,眼泪又止不住往下掉。

    “父亲,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见?”杨成贵哭着问。

    杨信翰对两个儿子说了实话,“只要以后太孙坐稳皇位,为父就能回去。”

    “知道了父亲。”杨成贵感觉时间好遥远,心情特别的沮丧。

    虽然太子殿下崩了,太孙立为了皇太孙。可皇上身体好,太孙上位也不知何年何月。

    杨成武拿出一叠银票,放进父亲手上,“爹,娘让您拿着这些银票打点小吏们,日子过轻松点,保重身体。”

    “嗯,知道了。”杨信翰收下了银票。

    他再三吩咐,“回去照顾好你们的母亲和妹妹还有吕妈母女。”

    “是,儿子谨记。”

    “父亲,保重身体。”

    “对你们母亲说,放心,我会知道保重身体。”

    “是,父亲。”杨成武和杨成贵跪下来,重重磕了几个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流放地。

    此地在西城外十多里地,四处荒山,黄土茫茫看不见几棵树。

    被流放到这里的人,全住在城外土窑开垦荒地,从早挖到晚。

    流放的人不只住得差,吃得还差。身体差的流放犯,来此活不过一年就会没命。

    杨信翰送走儿子后,坐在屋内郁郁寡欢,发呆叹气。

    有一位小吏走进来,他一反之前的凶样,一张麻脸全是笑,客气道:“老杨,收拾东西,一会有马车来接你们进城,住在北城里,那边院子为你们准备好了。”

    “啊。”杨信翰惊诧地看着小吏,以为自己听岔了。

    小吏叫黄苟生,干瘪的脸上全是麻子,他讨好地道:“之前我也是听令行事,希望您忘记之前的那些事,嘿,那也是有人下令这样做,不由我。”

    “哦。”杨信翰满腹疑惑,不知这突然发生什么事。

    他暗忖,太子去世了,皇太孙现在手上一点权也没有,一时半会不能改变他流放吃苦的状况。

    到底是谁让北城的监军,放他入北城的?难道是岳父慧国公?

    他们入了北城内,再苦也不会苦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