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0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

    叶蓁蓁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她的身体一直是单单薄薄的样子,皮肤比较白,让人看了就觉得是营养不良的苍白,她穿在身上的衣服总显得空空旷旷。

    福利院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大多数很早就能明白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所以各个在吃穿玩上都是争抢而上,唯独叶蓁蓁一直是安静的性格,平静的心态,不争不抢。

    与叶蓁蓁一直都要好的小玉,在她们上小学前被姓高的夫妻领养了,她没有走远,就在这座城市。

    小玉走之前拉着叶蓁蓁的手说,等她出了福利院,如果认识条件好的叔叔阿姨,会让他们来收养蓁蓁的,还说会常常给她写信,还会抽时间来看她。

    叶蓁蓁上小学时成绩一直都不错,不过是在福利院的教育环境里相对别的孩子好一些罢了。

    学会认字后,叶蓁蓁就开始爱往图书室跑,没有课的下午,她会一直呆在图书室。

    小玉离开后,一直过了很久才给她写了一封信,刚上学没多久,很多字都是拼音代替的,不过蓁蓁能看懂,小玉跟她讲了很多外面的世界,还说现在的爸爸妈妈对她很好,哥哥们对她也好。他们准备搬家了,要搬到另外一个城市,舅舅和舅妈生意做的很大,需要人手,他们要过去帮忙。

    读完信,看到落款是高丽娜,叶蓁蓁为朋友小玉感到高兴,不过她觉得高丽娜可能会离她越来越远,她现在只有与书做朋友了。

    在福利院里的小孩,越长大越失去被收养的可能,因为会记得很多小时候的事,性格也基本定型,会有很多自己的思想,不太容易与收养人磨合,对收养人后期的教育和养育会不利,大孩子甚至开始了叛逆。

    在成为小学生后,叶蓁蓁就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了,比如开始自己洗衣服、梳头发、整理被褥、收拾房间、洗碗。

    叶蓁蓁本来就对被收养不是很感兴趣,对于已经适应的环境不想做什么改变,她也就安心在福利院长大,受教育,有收养人来,她也不再去凑热闹。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是福利院的孩子当家更早。

    虽说福利院主要是靠政府财政出资,也有热心公益的人市场捐赠,但是福利院要想改善生活,提高教育的质量,还需要自力更生一部分。

    福利院的位置在城郊,占地面积可观,除了建筑之外,就是操场,还有一大块生活区,生活区的空地早些年就被开发出来了。

    在这里,只有道路两旁栽了生长缓慢的风景树,树行里种了些花草,外围用漂亮的栅栏围起来,其余的地方全部用来种菜和果树。

    在生活区西北角设计了鸡圈,西南角设计了兔笼,这是海院长来后增加的项目。

    这里既是生活区,也是种植区,养殖区。

    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或者劳作课、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时都会到这里来,既完成了种植养殖的任务,又学到了许多实践能力。

    海院长的初心只是为了改善福利院的生活,没想到却一箭双雕,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孩子们的技能。

    春秋是最忙的季节。

    春天耕种忙,十几岁的男孩子可以挥起铁锹翻地,小点的孩子撒肥点种,工作人员修剪果枝,沿路的草坪里还有细心的女孩子在挖荠菜和蒲公英,这些都是每年春天的必修科目。

    养殖区也分配了一部分孩子,几个大的带几个小的,有师徒的意思,拌料,割草、喂水,打扫棚圈。从厨房那里找来剩饭剩菜拌料喂鸡,找来捡菜时多余的蔬菜喂兔子。

    夏天劳作忙,拔草、间苗、锄地、打杈、浇水、喷药,给西红柿、茄子、辣子、洋芋分沟,给西红柿、秋葵打杈,给黄瓜、丝瓜、豆角搭架子……总之每天都有很多活要干。

    接下来就是美美的享受时间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由衷的开心。

    韭菜和葫芦瓜是第一批能吃上的蔬菜,黄瓜、小葱、莴苣和各种青菜是第二批成熟的蔬菜,接下来就差不多了,各种蔬菜都陆续登上餐桌。

    这期间,还有兔子肉和鸡蛋吃,还有不下蛋的老母鸡炖汤喝,并不是说福利院里没有这些吃的,只是福利院的吃食比较的单一,没有自己种菜养殖后吃到的品种多,更重要的这是孩子们自己的劳动所得,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秋天收获忙,豆角多的吃不完可以摘下来做酸菜,可以开水里焯一下放凉冻到冰箱里,等到冬天时改善伙食;西红柿也可以冻起来,辣子可以晒干,南瓜、洋芋、萝卜、白菜和葱可以放在库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