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7章 走出福利院(一)

    如果说小孩子是单纯善良的天使,那么大孩子就是变得人情世故起来的天使。

    这是叶蓁蓁的体会。

    小学时,在福利院的阶段,福利院老师们基本是一视同仁,她不争不抢,不哭不闹,是个标准的乖孩子。

    到市里上小学时,在杨老师和一众老师的庇护下,她过的比较舒心,也交到了好朋友,以真情换真心,尤其是交到像小希这样无话不谈的朋友。

    她是不幸的,她又是幸运的。

    在六年的中学期间,她只是一台学习的机器。

    刚上初中时,她没有初到市里小学时那样的拘谨,她也试着主动与人交流,但是同学们大都是热情不足,疏离感明显。

    她不明白,怎么才短短的一个暑假,就让那么多小孩子变得不像小孩子了。

    一段时间后,她依然没有交到可以谈谈心的朋友,于是她也就顺其自然,开始专注于学习,不想其他的。

    其实她不知道,由于她小学最后一年的经历,她内心深处是想渐渐摆脱没有父母关爱,没有朋友关心的孤独感,她觉得她能往更好的方面发展,于是她尝试着努力去社交。

    结果又碰壁了,她有时甚至怀疑,小学的同学是不是真的对她那样好。

    她不知道的是,初中阶段,被揠苗助长的孩子们在父母的影响下,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之下,变得功利起来,唯分数为重,学习成绩都不赖,所以学生之间的竞争是看不到硝烟的战场。

    大家都是奔着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而学习的,谁还关心周围其他人的情感呢,只要家长们做好后勤保障,学生们在学校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虚的。

    叶蓁蓁怎么会懂这些呢?

    班级里面三三两两要好的同学都是父母本来就相识或是关系比较好,而且学习成绩都是基本在一个水平线的。

    期中考试,叶蓁蓁排名在班级的中等水平,她觉得自己已经够努力了,居然只考了这个水平,她不知道自己今后还需要付出多少倍的努力才能追上排名在前面的同学。

    心情沮丧了几天,一个坐在她左前方隔了几个座位的同学于丽丽课间主动跟她打招呼,向她借了一支笔,下午放学去食堂的路上,又主动和她一起走,邀她一起吃晚饭。

    对于别人投来的橄榄枝,叶蓁蓁总是倍加珍惜,甚至会感激万分。

    和她们一起吃晚饭的还有一个说话很少,开学那么久,基本没有跟同学们交流过的一个女生,叫李琪。

    从那以后,她们三个就常常在一起吃饭,聊天,学习,偶尔还去八卦班里其他的同学。

    一段时间后,在叶蓁蓁的心里,觉得不是她喜欢她俩,一个总是没话找话的样子,一个总是什么话都不说,一起聊天时,也只是附和几声。

    在别人眼里,好像她们三个是同类要好的朋友,叶蓁蓁觉得她很难走近她俩的心里,她自己也不是很想与她们分享自己的心事。

    于丽丽总是会找叶蓁蓁问一些不会做的题,其实她只比叶蓁蓁排名靠后几名,她们的成绩是差不多的。

    李琪成绩不稳定,她喜欢看课外书,读各种小说,如果说她把看小说的用功劲用到学习上,她的成绩一定会更好的。

    慢慢的,通过聊天,叶蓁蓁把自己福利院的经历告诉了她俩,她们也说了一些自己的家庭。

    于丽丽是单亲家庭,她跟着爸爸生活,回家后没有太多的交流,爸爸的工作还算稳定,但是最近有可能要给她领回一个后妈,她的心情很不爽。

    李琪的爸妈是贩卖蔬菜的小商贩,每天起早贪黑,就是周末李琪回家,家里也是她一个人,父母根本无暇顾及她,生活不易,为了供养孩子在市里的重点中学读书,他们要很努力很辛苦的在城市里奔波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