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卷一 章八 事出必有因

    经龙兴寺一行,沈氏的精神状态果然好了许多,这几日甚至拿出了绣篮子,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做起了香囊荷包一类的小物件。

    “娘,你也歇歇吧。”柳芙端了厨娘熬制的白果粳米粥,在再配上一叠酸爽可口的凉拌萝卜丝一并放在桌上:“锦鸿记虽说给的收价高,可要求也繁复的很。您若是按着平日的工序,做它们一个顶做普通的十个呢。”

    “你也知道锦鸿记开的收价高,我做一个荷囊就能拿五十贯呢,若做十个普通的,恐怕连十贯钱都拿不到。”沈氏笑着将手中的活计放下,走到桌边,闻了闻热粥散发出的香味儿:“嗯......你别说,每天下午吃这么一顿补餐都习惯了,不吃老觉得肚子里空空的呢。”

    看到沈氏有食欲,柳芙高兴地很:“郑嬷嬷最善调理,她坚持让您在午膳和晚膳中间补这么一餐,一开始我还怕您吃多了积食。可她解释说,少吃多餐对您的身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样看来,果然没错呢。”

    “好了,你守着我也没用。今儿个天气好,叫上暖儿和刘婆子一起吧,顺带给我买些丝线回来。”沈氏说着,放下了粥勺,起身来到床头的妆几面前,抽出一个巴掌大的盒子,从里头取了个十两银子的银票出来:“记得,要最好的细茧丝。”

    接过沈氏递上的银票,柳芙小心将其贴身放在怀里,眼珠子一转,望了望那边的盒子:“娘,咱们还有多少钱?”

    “我从你父......”沈氏听见柳芙问,语气有些淡淡的:“从他那儿取了五十两,其余还有几两碎银子罢了。本来不想要他的钱,可我们若是要长途跋涉会蜀中,路上不可能不花银子。”

    柳芙心里头还念着九华山那片地,可五十两银子着实不够,不由得打起了其他主意:“娘,不如趁着你在此养病的空闲,咱们去一趟锦鸿记的总店,看看你绣的荷囊好不好卖。若是好卖,咱们加点儿价,免得吃个闷亏。我想,这京城肯定不比县城,贵人多,夫人小姐们更多,一个如此精巧细致的荷囊总不至于才值一二两银子一个了吧。”

    “就算京城的荷囊买到十两银子一个,和我又有什么关系?”沈氏不以为意:“我又不需要开店做生意。不过是挣点儿脂粉钱给你存嫁妆罢了。”

    “那若是我需要好多好多嫁妆呢!”柳芙有些急了,眼下除了母亲超群的刺绣手艺,她是在想不出其他可以挣钱的法子来。

    “我的好女儿,你要多少钱的嫁妆呢?”沈氏笑了,看着柳芙着急的样子,还以为她真是为自己的嫁妆担心。

    “我......”柳芙虽然需要钱买地,可到底要多少,刘婆子侄儿那边还没回话呢,一时半会儿也没个准头,只好道:“娘,嫁妆这茬儿肯定是越多越好嘛。”

    “不知羞,这么小就开始惦记自己的嫁妆了。”沈氏被柳芙逗得“呵呵”直笑:“好好好,你好生盘算一下,娘就算拼了老命也给你存够,好不好?”

    “那娘你得准许我去打听一下锦鸿记在京城的价格。若是远远高于咱们的县城,就不卖了!”柳芙得意的晃晃脑袋,心里头已经有了几分底。

    沈氏见柳芙一副小机灵鬼的样子,知道她虽然顽皮,却是个知轻重懂事儿的,也就没有太担心,只点点头:“快去吧,还有一个多时辰就是晚膳,如今天黑的快,你再不走就赶不回来陪娘用饭了。”

    ......

    让车夫套了车,暖儿陪着柳芙坐里面,顺带让刘婆子也进了车厢,让她趁着路上的时间细说关于买地的事宜。

    “小姐,我大侄儿已经去问了,如今那九华山的地界都是属于京城一位老翰林的。那位老翰林痴迷编书什么的,倒是对这些田地种植什么的不太上心。听说有人要买,直接就摇头拒绝了。”

    刘婆子面带憾色,连连道:“我那大侄儿从来做事都有头有尾,便托人请了那翰林的大管家出来吃酒,想要好生劝服,顺带打听情况。好说歹说,他偏就不曾听进去一句。可耐不住我大侄儿软磨硬泡,还是答应让主人家见买主一面。小姐,您看......”

    柳芙有些意外:“之前说那块山地的主人是朝中的四品官,翰林院里头的四品官员......岂不正是侍读学士?”

    “正是呢,好像是姓文,小姐可听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