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62章 空前“壮大”的使团成员

    自荐使汉四字,让司空木蛟的内心极为震动。

    两个弱质女子,居然都能为了大豫的社稷不计个人安危,他作为七尺男儿,堂堂皇子,居然一直没有舍身赴险的意识,真是太丢人了,太丢人了,他早该想到应该自荐为副使,有他这皇子在,北汉王廷如果出尔反尔,大豫方才有足够的理由发声抗议!

    司空木蛟心潮澎湃,竟没听见外祖父的反对。

    他已经膝跪在地,态度坚决并且虔诚。

    司空北辰也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万万没想到瀛姝居然也会使汉,可他现在回过神后,也就是回过了神。

    他不能去北汉,他是大豫的储君,如果去了北汉,就等如和镇原王一样,自己送自己去当人质,但他和镇原王不同,他又没有身陷绝境,大可不必孤注一掷。

    眼睛看向了司空月狐。

    司空月狐面如沉湖,平静得不能再平静。

    又看向司空南次。

    司空南次满面惊愕,直到现在还没有回过神来。

    皇帝陛下已经有了决断:“朕任命角宿君为右副使。”

    “陛下,角宿君为皇子,怎可出使敌邦?”郑备现在脑子里轰轰乱,有如正下着一场暴风雨,他已经完全丧失了措辞能力,竟然说出:“三殿下就算仰慕殿君,也不能不顾社稷,君子不立危墙……”

    “好个君子不立危墙。”司空通冷哼一声:“神元与女尚书,身为女子既然都能以社稷为重,明知险难尚且愿意赴险,长平公真是君子啊,三郎为朕之骨肉,长平公这外祖父,竟然比朕还要关心三郎的安危。”

    郑备:……

    南次也终于回过神来。

    “父皇,儿臣自请为使团校尉,儿臣敢立军令状,必保得主使、副使平安归朝。”

    南次已经觉得惭愧了,他刚才太震惊了,想的是怎么让父皇收回成命,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瀛姝必定已经知情,而瀛姝既然已经有了决意,谁都说无法说服她改变主意,他不应考虑怎么扭转,应该早一步示意,他必须得和瀛姝生死与共。

    宝屏后,瀛姝蹙了蹙眉。

    她不愿南次随她一同冒险,不过,她知道自己无法拒绝。

    罢了,她可不想去北汉送死,越多帮手,越能保证神元殿君的安全,她的祖父敢以阖族存亡为保,她其实已经没有了退路,不必惧怕,这就是一场豪赌!

    司空通盯着两个膝跪请愿的儿子,如释重负。

    “朕很欣慰,且朕也不妨宣告众卿,若此回使团赴汉,北汉王廷出尔反尔,朕亲自任命之主使、副使以及使团校尉均不能安返,朕务必亲征,不灭北汉,誓不为人!!!”

    有那么一刹那,司空北辰脑子里晃过的是“如有神助”四字。

    他极其复杂地,抬眼看向宝屏。

    他知道瀛姝必然在宝屏之后,她应该神采飞扬,她不是害怕危险的怯弱女子,而且……北汉王无论如何,都不会害杀神元和瀛姝,真正会死的人是,司空木蛟和司空南次!

    子施不知道自己怎么离开的太极殿,回到乾阳殿,她双眼明亮,却“魂飞魄离”,像个孤魂野鬼般晃荡了半天,几乎是踩着中女史的影子跟到了值舍,终于才魂魄归体,一下子就抓住了中女史手。

    她已经很仰慕中女史了,可还是第一次做出这么亲密的举动。

    “中女史一定要平安返朝,一定要。”

    瀛姝笑道:“会的。”

    她平安,她的亲友才会平安,所以她一定会平安。

    而这天卢远、王斓、谢晋,三人会议时,卢远先冲王斓行了个大礼:“之前是我冒犯了,我看低了王公,更看低了中女史,王公的确有个好孙女,相比之下,我才是虚伪的小人,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兄台可千万别这么说。”

    卢远比王斓年长,但两人间其实一直不到兄弟相称的友谊,可卢远现在是致歉,王斓才会唤他为兄台,卢远连连摆手:“也没什么好商议的了,三皇子、五皇子均会使汉,这就是给北汉王廷的压力,如果汉王真敢把殿君、中女史、两位皇子都扣留……北汉王廷绝无可能如此嚣张。”

    这话不是想当然。

    大豫仅只遣神元殿君使汉,态度分明就是想用神宗帝氏的一个女子换取跟北汉间的和平,殿君只要抵达北汉域内,姜泰随便找个借口就能变相将殿君扣留,横竖镇原王也在建康为质,北汉并没有索回他们的使臣,就能狡辩他们并无意与大豫交战,而大豫如果主动宣战,卢远可以肯定,朝堂上如贺遨、郑备等等臣公不管各自打着什么算盘,一定会否定讨伐北汉,如果皇帝陛下坚持讨伐,只能调遣禁军强攻汉中,虽然北汉的兵力远远不敌大豫,可北赵等部很有可能会趁机围攻襄阳,到时襄阳没有禁军及时援救,再坚固的城池,也不能确保稳守不失。

    然而现在有两位皇子都会出使北汉,姜泰还敢连着大豫的大个皇子都强行扣留么?他只要胆敢这么做,就无法狡辩根本没有建交的诚意,出尔反尔,违背信义,是对大豫君臣的挑衅,没有人再敢阻止讨伐北汉的圣令,否则罪同叛国通敌。

    甚至于大豫还有了借口,直接要求六国盟主北赵惩诫北汉,否则大豫完全有理由取消榷市,断绝通商,北部等国入主中愿仅仅二十载,这二十载他们内部还摩擦战事不断,没有充足的时间休养生息,北赵其实和大豫一样,谁都没有魄力在此时就展开全面战,大豫不是先行挑衅的一方,哪怕北赵的皇帝急于一统天下,但同样会有贵族、官员会反对开战。

    再说,因北汉违背和议引发的战事,如果北赵皇帝为此纠集六部联军对抗大豫,岂不是承认了北汉才是真正“顺应天命”的“共主”?这可跟大豫拒绝与北汉建交,北汉请求北赵集兵伐豫的性质截然不同了。

    毕竟,大豫为平蜀州之乱,先求北汉援兵,北汉答应了援兵,并因此决策,导致内乱,这虽然不能说是大豫的责任,北汉也并没有灭国,只是儿子篡了老子的位……可大豫拒绝建交是没道义的,可以视为对六部联盟的挑衅,北赵作为盟主理当用行动表示抗议。

    三皇子自荐为副使,其实是王斓都没有想到的。

    这天王斓回家后,跟王峻谈起这事来,还十分感慨:“过去看角宿君,虽然不似毕宿君的狂妄荒唐,可也并没有如何将陛下的教诲听进耳里,陛下对角宿君的提防心,实则更甚毕宿君,可就这一年间,角宿君是真的有大长进,尤其是这回,自荐为副使,大大出人意料。”

    “可相形之下,太子殿下岂不……”

    “太子毕竟是储君。”王斓摆摆手:“太子今日要是也自请出使,那就是添乱了,这回殿君出使北汉,指不定还会引发什么风波,太子当然要留守国都,你今日也参加了朝会,亲耳听闻陛下都说出北汉若有信守和约,不惜亲征的话,真要是发展到那样的局势,御驾亲征,谁可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