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五章 《》的作者

    他讲了三次了,听众们把他骂了三次,当然喜欢的听众也是有的,这也是鼓励他继续说下去的信心所在。

    这些听众都是普通老百姓,平时都是干完庄稼地里的活了,然后跑到说书人那里听书。一般说书人都在勾栏里,这个勾栏不是什么不正经的地方,而是很多艺人展示技艺的地方,比如有玩杂技的,有演杂剧的,有说书的。

    像诸葛望这种初出茅庐的人,收费低廉,不过是几个铜子儿的事儿,为的就是让普通老百姓花很少的钱就能听到东西。像诸葛望的师父,收费就不是一两个铜子儿的事儿了,听众一般是一些达官贵人。

    诸葛望的听众一般是庄稼人,干完了农家活就去听他讲。百姓的娱乐活动本来也没多少,听说书的算是其中一件。听众除了成年人,还有小孩子,小孩子当然不用付费。

    诸葛望把《追杀皇上》讲到“有个人像风筝一样飞了过去”便不讲了。其中这其中有个缘由,因为卖给他小说的人,说往后的几章被某个人给借走去看了,现在还没换回来,要讲只能越过几章讲其他的。这个当然不行,从中间听,还不让听众把自己骂死?

    诸葛望收了摊,回到家就准备准备去那个写小说的人家里去,看看借书的人把书还回去了没有。

    那个小说家叫张十藤。张十藤其实算不上小说家,他就是一个小说写作爱好者,写了有三四年了,感觉自己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了,于是就想给了某某部位印刷出版。但是出版后销量不是很好,而且没啥名气,和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小说家蓝凌肖肖没法比。但是张十藤始终不服,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没有遇到可以提拔自己的伯乐,于是就想跑到技院去,和技女交往,和贵族公子交往,希望她们和他们能够给自己宣传宣传。但是他去了那个地方,不知道那个地方都是一群势利眼,她们或他们全都看不上这个乡巴佬的书,或者说看不上张十藤这个长得不帅的人。

    于是,张十藤只好待在家里长吁短叹,然后念起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些句子。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诸葛望找到了他。诸葛望希望能在他这里找到一些说书材料。张十藤一看,原来自己到底还是有些名气的啊,于是就兴高采烈地把手稿给了诸葛望,希望借此能替他宣传宣传。

    诸葛望在欣赏小说的水平上也是个半吊子,他看到张十藤写的小说,感觉写得很不错。还对张十藤说了很多佩服的话。张十藤感觉自己找到了知音。

    这一次,诸葛望找到了张十藤,问他借出去的那几页有没有换回来。十藤说,还没有呢,不过他们已经答应三天后换回来。

    “不过,你拿我的书当做说书的材料,总得付点版权费吧?”张十藤看着诸葛望问。

    “哎,你打算要多少?”诸葛望担心地问。

    “嗯,这个。我算算。”张十藤掰着手指头数了数,“五十两银子吧。”

    “五十两?太贵了。能不能少点。”

    “不能少了。”

    “可是,来听我说书的人实在太少了,我讲了两天也才挣了一两银子。如果版权费太贵,不行的话,我只好停止了。”诸葛望想,如果十藤不肯把价格降到五两银子,那自己只好放弃。但是从对方狮子大开口的情况下,似乎不可能,从五十两降到五两,差距太大了。

    其实张十藤也想弄点钱花花,那些借他书的人,其实也就两三个,他本来想通过借给别人书挣点钱,但是借他书的人也都是穷人,顶多给你两个铜子儿。

    “算啦,二两银子。只要你能把我的书讲好了,就等于给我的书做了宣传。那时候,我挣的可不是五十两了,一百两都有可能。”十藤说。他的书现在赚不来钱,所以目前最需要的是能有一两银子算一两银子。

    “是是,那我,三天后来拿?”诸葛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