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7章 苟在三寸黄泥地

    “不去,谁愿去谁去。”

    这是夏小星看完信后的第一反应,他感觉很蹊跷,因为自从他从芥川城回来,就明里暗里与津屋杠上了,但是岨口?莳人抢先一步靠上松永久秀,成为御用商人,自己势单力薄,一直想巴结松永父子都找不到门路。

    如果不是自己附庸风雅,见机得当,投托政所执事讨到一份差事,早就被奸商们挤兑得身败名裂、寒酸落魄,甚至扫地出门,赶出京堺了。

    俗话说坏人活百岁,好人命不长,幸亏自己是天生坏种,绝逼狠人,才能嗅到对手一丝破绽,几分贪婪,因地制宜投下香饵钓王八,孤注一掷才能绝地反杀,火烧王八成功啊。

    而现今自己刚刚搞死津屋老大的亲弟弟,断其一臂,覆灭了博徒众,他的大奸党靠山就要召见自己,难道会有升官发财的好事?

    明显就是黄鼠狼要鸡拜年,鸡脑子进水了也不会去啊!

    那么,目前松永父子有多大实力呢,夏小星简单估计了一下,仅在京畿地区,松永久通至少拥有一万兵马,总大将松久永秀在大和方向征讨扫荡,不会少于二万军势,这还不算他在播磨方向的家族军势,他弟弟松永长赖领兵三万,任职丹波守护代,也是独挡一面的国主。

    所以夏小星不用琢磨也清楚,当前自己这点散兵游勇根本就不够看,如果自己现在奉命上门拜揭,很可能刚进了正门,没见着正主就被乱刀剁死,事后松永父子随便说一个不敬之罪,就可以向三好家主交代过去了。

    唉,说到底,自己官微职小,在大佬眼里连个绿头蝇都不如,这次发文召见,想必是津屋老板为弟报仇,实施的借刀杀人之计。

    而在松永父子眼里,拍死他都不屑于找理由,一只不知何时钻营出来的小瘪三,靠到处巴结混了个小官,本来就面目可憎,很是碍眼,不做门下走狗也就罢了,离得远懒得理会,可嗡嗡的声音居然很大,妨碍了自家商人赚钱,那就是可杀之罪。

    所以需要找个借口,引夏小星飞过来停在近处,然后一苍蝇拍,犹如泰山压顶,把个绿头苍蝇带来的一撮小苍蝇一起拍个稀巴烂,就图个耳根清净,谁还有耐心听苍蝇唱歌?

    有了这番理智分析后,夏小星就找来纸笔,开始给奸商本间回信。

    他的应对计策也很简单,就是‘坚决苟住,不出堺町半步。’

    具体做法就是能拖就拖,能赖就赖,彻底躺平,坚决不动,他在信中对本间重点嘱咐,让他也不要去,而且不接受津屋任何见面要求。

    哪怕津屋承诺给付巨额和睦礼金、和亲臣服等甜言蜜语,也统统不要相信,主打一个装聋作哑,发生什么事都不知道,也都不关心,不参与。

    若是面对堺町代官一再催问,就推说刑部少宰已经离开花屋,不知所踪,双方只是租客关系,而且这点也能解释明白,本间幸之助已经隐退,花屋当主之位由自己的儿子继承了。

    说起来也是可笑又可怜,花屋这么一推脱,津屋老板和松久永秀父子都会束手无措,因为他们没处寻找夏小星,这位刑部少宰别说官邸,在京都就连临时住宅都没有一处,穷得清新出奇,势力小的不能再小。

    估计松永父子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下间下三郎号称名门出身,会苟在六条河源的沙洲上,大量招募秽多贱民成军。

    面对污水横流的鸭川滩涂,还有常年不洗澡的家船众,对武士们来说就是粪堆垃圾般的所在,蟑螂般的种群,触碰砍杀都会脏了兵器,平素是绝足不去町渠对岸的。

    看到六条河源桥头的结界绳没有,那就是人间与鬼蜮的界限。

    对夏小星而言,若要严密隐藏行踪,最好连信都不要回,可夏小星担心本间幸之助顾虑太多,可能会在堺町会合众的多方施压下,顶不住压力而决定牺牲自己,出头露面向幕府政所及三好氏权贵去作解释,那他肯定有去无回。

    所以他特别回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他给本间奸商出了一个特别损的馊主意,那就是让本间幸之助接到信后就开始装病,说是自己感染了梅毒,全身都生起了红斑疹子!

    这种可怕的传染病不亚于麻风,绝对会让人谈梅色变啊,估计消息传开,没有哪个权贵和富商再愿意接触他了,真就在家不受打扰的躺着了。

    嗯,以后他与风月场也是彻底绝缘了,没有一个岛原游女再敢接待他,所以说此乃绝计,自绝于风月江湖,对男人来说,宣布得了此病,跟自杀也差不太多了。

    然后男人女人都不会再找他麻烦,就当他死了,所以说此计也只有天生坏种才想得出来,如此谋害知心泡友,真是缺德到家了。

    当然,这封信里也没有光出馊主意,信中第二部分是调拨物资要求,夏小星要花屋各处分号向近江汤屋运送大批物资,主要包括一百五十支火枪,五十匹战马及一千五百石军粮。

    此外,他还需要大宗的木材、竹束、绳索、漆料等建筑材料与木工工具,因为他要增建汤屋屋敷,将它建成一座方形馆式的平城城砦。

    川中沙洲地不宜久留,因为贺茂川的汛期要到了,很可能今明两天下一场豪雨,这片滩涂立成泽国,淹成一片白茫茫的江面。

    所以夏小星打算新兵招募结束,就督军前往近江的汤屋,这样就可以一面建筑汤屋馆,一面训练他的火枪营,在那里可以没有顾虑的鸣放排枪。

    其实在汤屋建馆,也是他的全盘谋划步骤之一,他调遣加贺的一百多人前往汤屋,其中的一百军夫就是用来筑城的。

    要想尽快筑好城馆,一百人当然远远不够,不过没关系,不是还有二百长枪足轻么,他们会吃军粮,当然也会干活,都是壮年男子,砍树盖屋都不在话下。

    夏小星觉得可以在屋墙上刷上大字报标语;‘军营是吾家,人人爱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