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百二十六章 搞了台收音机

    银白色录音机是长方形的,自带两个大喇叭,前排还有四个旋钮,看起来特有科技感,当劲爆的音乐从录音机中传出来,简直不要太酷。

    卫国平套上外套后,凑到了姜玉楼身边,“玉楼,你这是……”

    “三洋牌录音机。”姜玉楼将手中提着的录音机放到了桌子上。

    卫国平翻了个白眼,紧跟着问道:“废话,我当然知道这是录音机,我想问的是,这录音机是你从哪搞来的?”

    “保护的挺好,不过是旧货嘛。”徐向东瞅了两眼,发现是二手货,瞬间没了兴趣。

    不过,录音机里正在放的歌曲太好听了,让他忍不住跟着节凑小幅扭动着身体。

    “这台录音机也有范了,要不少钱吧?”于敏羡慕道。

    姜玉楼带来的这台录音机即使是二手货,也不是他能买的起的啊。

    1979年的华夏大地,80%的人口还生活在农村,就算是城里人,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也只有区区几十块钱。很多家庭每日粗茶淡饭,孩子们身上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而一台录音机的价格呢?

    即使是最普通的国产货,也是很多家庭可望而不可即的,就说国产的海燕牌收录机,价格也要两百多块,更别说眼前这台明显是进口货的录音机了,价格肯定更贵。

    姜玉楼道:“不贵,也就两百多块钱吧。”

    别看是二手货,但是这台录音机是外国货,而且还是今年上市的新款,价格自然要比一般的昂贵了许多。

    “诶?不是,你哪里来的工业券。”这才是卫国平想问的问题,至于价格,就说姜玉楼的稿酬,这些都不是事。

    但是工业券不一样,没有工作就没有工业券。就算有的人,一般也舍不得卖。

    毕竟,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和录音机,这四大件没有工业券可买不到。要是家里有孩子要结婚,需要买四大件,工业券还不够用呢。

    姜玉楼如实回答,“我没有用工业券,是找奥利维亚买来的。”

    卫国平傻乎乎地问了一句,“那个洋妞不是报社的吗?”

    “但是他们报社也可以淘汰一些旧设备,比如这台录音机。”姜玉楼说道。

    于敏忍不住问道:“明明还这么新,为什么要淘汰?”

    “你这就不懂了吧,他们报社驻燕京的办事处可就靠卖电子产品赚外快呢。”姜玉楼嘴角一挑,说道。

    徐向东也好奇地问道:“啊,还能这样?”

    “你们知不知道一美元能兑换多少RMB?”姜玉楼反问道。

    三人面面相觑,脑海里一点汇率这个概念都没有。

    姜玉楼见他们回答不上来,便自己说出了答案:“是1:1.5。也就是说,一美元可以兑换一块五,而在黑市一美元可以兑换八块多钱。现在,你知道这些外国人为什么会淘汰九成新的电子产品了吧。”

    “我明白了。”卫国平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