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83章 最后的宁静

    “呃……”

    胀痛让朱鹮醒了过来。

    睁开眼睛就发现,自己正躺在老爷的怀里。

    右胳膊也搭在老爷壮硕的胸膛上,随着老爷胸口的起伏而起伏。

    直到现在,朱鹮这才有机会仔细的打量老爷的脸。

    老爷看着年岁不大,二十岁左右的样子,虽然皮肤可能是因为风吹日晒的不是很好,但也能看出来在有意保养,大概是黄二白的肤色吧。

    有着一张鹅蛋脸,锐利的剑眉与上翘的眼角十分好看,看这大小,应该是一双丹凤眼。

    鼻子是人中鼻,鼻根挺直,一直到人中的位置,俊朗极了。

    嘴唇和下巴上有着一些开始发硬的黑色胡须,老爷应该是有意开始蓄须了吧?

    玩心大起的朱鹮悄悄抬起了右手,一根一根的拨弄着老爷下巴上的小胡须,接着在下巴上画着小圈,接着就想去挠一下人中…

    闭着眼睛的贾珲突然张开了嘴,咬住了正往上移动的手指。

    被发现了!

    朱鹮被老爷的动作下的浑身一颤,脸色一白,连忙把脑袋藏在了贾珲的腋下,手指呢?到底要不要抽回来?

    不敢看他。

    嗯?松口了…

    缓缓地抬起头来,睁开了那双桃花眼,向上看去。

    一双丹凤眼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与自己对视着。

    真好看…

    虽然脸颊越来越红,可是朱鹮还是忍着羞意,不忍把视线移开。

    “醒了?”老爷问道。

    “爷,奴醒了…”朱鹮羞涩一笑。

    “呃……”贾珲伸展了一下身体,发出一阵阵关节的响动声。

    歪过头去,与朱鹮对视着。

    “多大了?”

    朱鹮眨了眨眼睛,往自己前面一看…

    “爷,奴还会长的…”

    “啧,想什么呐,我说的是年龄…”

    这…

    朱鹮闹了个笑话,闭上了眼睛,重新缩回贾珲的怀里。

    “爷,奴再过半个月就十五了…”

    朱鹮声若蚊蝇,若非床上现在就他们两个,就是贾珲也差点没听清。

    十四岁,嘶……罪过罪过!

    “半个月就十五了啊,倒是没看出来…”虽说内心多有一些负罪感,但贾珲还是面不改色。

    不过这也不像十四岁,倒像是十六七岁了。

    “都喜欢看些什么书?”

    提到喜欢的书,朱鹮重新抬起头来,将头抬了起来。

    “嗯…游记!”

    “游记?怎么看起游记来了?”

    “奴从三岁起就生活在一间小房子里,直到三个月前才第一次走出来。就…很好奇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朱鹮一脸柔和的看着贾珲说道。

    “整整十年都没出过门?”贾珲有些意外,整整十年都被困在一间屋子里,简直无法想象。

    一时间,那所剩无几的同情心竟然隐隐又些触动。

    “给我讲讲你的过去吧!”

    “好啊,爷想听,奴就讲给爷听!”

    作为一个合格的瘦马,无条件接受主子的命令这种思维是刻在骨子里的。哪怕是自己最反感的事情。

    三岁被嬷嬷从爹娘手里买走,养了三个月后,根据容貌和资质被分到不同的院子里养着。

    院子里当了十年邻居却从未见过面的姐妹。

    一个又一个面带微笑教导她各项技能,却时不时透露出怜悯的先生们。

    只有窗户那么大的天空…

    朱鹮在说,贾珲在听。

    贾珲越听心里越难受。

    在自己的后宅里,贾珲还是愿意将自己最柔弱的一面呈现在家里人面前的,他又不是铁打的,总要有一个能让他完全放下戒备的港湾的。就算她们帮不了自己,但哪怕是对他道一句“辛苦了”,他都会再一次充满力量。

    温柔只限于后宅,出了后宅,自己还是那个铁石心肠的大将军。

    “唉,倒是个可怜的,真是苦了你了…”贾珲揽着朱鹮的胳膊轻轻拍打的她的后背,就好像母亲拍打正要入睡的孩童一样。

    朱鹮的眼睛一下子红了,枕在贾珲的肩膀上轻轻抽泣。

    虽说被卖到秦淮河的三个月里,她也无数次听接了好几年客的姐姐们说过,男人的花言巧语有多磨人,有多虚伪。

    可她现在就是想哭。

    贾珲一言不发,不停的轻轻拍打着她的后背。

    短短的十五年人生,被卖来卖去的,代入进去想想,真的是很害怕啊。

    嗯,自己竟然还有怜悯心,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很快,朱鹮就停止了哭泣,拽来薄被的一角,踩了擦泪水。

    “以后就安心在家里住下吧,我会给你一个孩子,养伱一辈子的。”

    听到来自朝廷大都督的承诺,朱鹮终于放下心来,发自真心的露出笑容。

    “嗯!”

    虽然不知道大都督具体是个多大的官,她没有那个概念。但看到金陵城里的大人物们都毕恭毕敬的恭维他,那应该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官吧!

    。。。。。。

    门外早就等候着的丫鬟们走了进来,帮忙洗漱的洗漱,换床单的换床单。

    洗漱完毕后,时间差不多辰时,也就是七点左右。天已大亮。

    随意扎了个马尾,贾珲抬起了那根特制练力气用的六十斤重的大枪。

    右手握住枪尾,纯粹使用腕力将其举了起来,然后再双手持枪,不停的刺、抖。

    贾珲练的是类似于后世太极枪一类的东西,慢慢悠悠的好似没什么杀伤力,实际也确实没什么杀伤力。

    主要是练习气力、稳定性与各种基本功。

    至于耐力,那就是演练完半小时的慢枪再说了。

    朱鹮也洗漱完毕,穿好衣服,踩着用丝绸做绳的木屐走了出来,专注的看着自家老爷练功。

    这就是戏文里说的当世第一武将吗?好厉害!

    半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勉强出了身汗。

    贾珲站在庭院中央,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呼吸。

    深深吸入一口气,贾珲扎起马步,再一次开始舞动大枪,只是这一次,贾珲抓住的是大枪的中间位置,是为骑枪术。

    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个个朝着自己杀来的敌军骑兵,六十斤的大枪仿佛轻若无物一样被贾珲舞出了破空声,吓得朱鹮和丫鬟们连忙躲到了柱子后面,探着脑袋往院里瞧。

    也不知道看的是老爷的高超的武艺,还是自家老爷那布满伤疤与刺青的上半身。

    大齐的刺青文化传承自前代,为武人与宗室所爱。

    由于与蒙古长达数百年的对峙,战争频发。武人们纷纷在自己身上纹出一些辨识度很高的图案来,方便辨认尸体。

    后来就成了突显自己凶悍的象征。

    大齐建国以后,太祖就颁布了禁止纹身的法令,但实际上,就连许多宗室都不遵守这条法令了。在老义忠造反前,时常能在各家青楼看见露着花臂的宗室王爷们的身影。

    不过刺青依旧被文臣和所谓正人君子们所不齿,甚至发展出了潜规则,身有刺青者不得科举。

    这也让刺青变成了区分文武最重要的特征了。

    贾珲也不例外,随大流在宁夏镇找了最好的文笔匠,给他们兄弟几个一起纹了上去。

    兄弟几个纹了几个同样的标记。

    心脏位置,纹的是“赤心杀贼”。

    右侧同样的位置为“尽忠报国”。

    贾珲胸膛上的这两行字均被刀伤所覆盖,只能隐隐约约的显出字的轮廓。

    又在耳后纹了“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十二个字。剩下就自由发挥了。

    贾珲别的位置就没有了,他认为身上的刀疤可比身上的纹身荣耀多了,纹上这些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容易辨认尸体与区分文武。

    虽说他也不觉得自己会战死沙场就是了。

    不间断舞动大枪同样长达半个小时的时间,等自己出了满身汗后,动作缓缓地放慢,直到停在原地。

    “好!”朱鹮与丫鬟们这才从柱子后面走了出来,朱鹮也从水盆里捞出毛巾拧干,小碎步慢慢的走到了贾珲身前,给他擦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