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23章 物理研究生答辩

    蜀都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化学和材料学的院长直接让吴浩把论文交给他们就不用管了,他们都是亲眼见证过吴浩能力的,并不觉得自己有能力来考校吴浩。

    物理学院这边,当初唐院长安排吴浩答辩张院长去燕京参加学术会了,准许吴浩参与研究生答辩也是副院长同意的,得知此事后他还和副院长以及唐院长吵了一架。

    后面化学学院的唐院长对物理学院张院长说吴浩取得的所有研究和学术成果,但是没有亲眼见证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一个本科生能做到精通所有理工科类的学科。

    甚至于在得知那些物理期刊上科技大学的论文都有吴浩的署名,他只当做吴浩找关系蹭热度,沽名钓誉罢了。他知道那些研究成果的难度,如果真是吴浩出了大力气的话,为什么又不做第一署名人呢?

    他是学物理的,更追重万物都有客观规律的,吴浩被说的越神乎其神,就越违反客观规律,那就更应该是假的,其它教授都是被蒙蔽了的。

    所以今天他亲自来主持吴浩的答辩工作,就是要肃清学术界的年轻人假造,走关系沽名钓誉的“不良”作风。

    吴浩的这次论文的课题是一个经典物理公式推导的优化,一开始张教授还没仔细看就提出质疑:“吴浩同学,你这个推导方法去年已经发布在xx期刊上了,你论文最后得出的结论和期刊的一致,你这是学术剽窃的行为,所以本次答辩不予通过。”

    “张教授你好,我不认为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作为答辩课题是剽窃行为。”化学唐院长来之前跟吴浩提过物理答辩可能会被刁难,但是没想到张院长上来就给他扣上这么一顶帽子。

    “那篇期刊是有你的署名不错,但是你不是唯一署名人也不是第一署名人,我不知道你们研究时的具体分工,但是你把多人的研究成果说成是你一个人的,这是侵占他人研究成果。”张院长想直接在这个点上就“毙掉”吴浩。

    “我想张院长还没有仔细看我的内容吧,我是在那边期刊的方法上再次做了优化,因为最终目的一样所以结论一样的,但是方法已经有了很多改进的地方,这算不上侵占他人研究成果吧?”吴浩知道学术侵权的规则的,为了避免这种事情他在写论文的时候是在原有的思路上进行了改进的。

    张院长和答辩组的教授仔细看了一遍吴浩论文的内容,的确发现了很多步骤的不同,和期刊上的那篇论文相比可以说是再次优化了许多。

    张院长又从内容方面下手,对每一步骤进行了提问,还要求吴浩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想到的这样做,就是每一个不同的地方都要吴浩说出为什么。

    吴浩对所有的学术性的问题都对答如流,张院长似乎有点恼羞成怒自己的对吴浩的判断失误,最后竟然问吴浩我是什么会对已经很简洁的方法提出优化的想法。

    “做学术的就应该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对于已有的结论我们不应该一味的盲从,先假设错误或者假设某一结论不完善,在用自己的方法去验证,反复的推敲,正确的就当巩固,如果有不足那就及时完善。”

    众教授都听的暗暗点头,张教授也觉得吴浩这番解释很合理,但是吴浩又接着开口了。

    “对于事物我们要保持质疑,但是质疑之后要去求证,不应该单单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习惯,或者惯性思维去判断。在没有经过实地的验证就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张院长之前的刻意刁难吴浩是感受到的,他也不是没有火气的。

    “吴浩同学的意思是?”张院长也听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我们做学术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相悖,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的想法是否有问题。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时,建立新的现代物理论基础,但是受到物理学界的口诛笔伐。”

    “但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而那些始终不愿意相信他的观点的人现在看来是否是在阻碍物理学的发展,更有甚者可以说是物理发展史上的罪人呢?如果我们现代人也像他们一样就是不愿意相信那又该怎么定义呢?”

    其实知道能做到蜀都大学院长位置的人肯定没那么不堪,但是之前的刻意刁难就是让他不爽了,还客气什么呢!

    “你,,,唉,就先这样吧,诸位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张院长听出来了吴浩在暗暗讽自己,虽然把自己比做物理学的罪人让他难以接受,但是毕竟自己质疑吴浩在先。

    张院长知道自己是理亏的一方,再继续纠缠下去只会更加丢脸,匆匆结束了答辩。

    其它教授没有再提问题,都给吴浩打了满分,院长打了个八十,学术方面他对吴浩认可了,扣得二十表(zhao)述(hui)不(mian)明(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