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2章 存储方式改变

    饭后,雨水早早就扶着老太太回到后院。

    现在屋里只剩下何雨柱和李元。

    “我准备一上班就把证书领了,现在我都被一大爷整怕了”。

    “怎么?他还反对?”

    “倒是没有直接提反对意见,但是他总想着去见女方家人,我怕出万一,一直没有同意”。

    “你的做法是对的。对了,你们的感情现在怎样?”

    “说有多好也谈不上,主要是小姑娘容易害羞,不过是真对我好。

    看看,这鞋就是她亲手给我纳的,针脚多细密”。

    说着,他就把臭棉鞋拎起,让李元看。

    李元身子向后仰道:“看见了,真好!”

    “瞧你那熊样,羡慕去吧!”

    何雨柱臭屁在鞋面上拍拍,放到地上。

    “先领证是对的,那可是受法律保护的”。

    “对了,你是不是该给你爸写封信,毕竟是终身大事?”

    提到何大清,何雨柱面色变得复杂。

    “算了,都已经习惯,就不打扰彼此的生活了”。

    何雨柱表情怅然,明明心中难受,但是嘴够硬。

    这种家务事,李元不好插手,提醒一下就得。

    “那也行,到时院里的人也够,老太太给你当长辈足矣”。

    “我也不办酒席,现在大家都紧张,没几个能拿出多余的粮票和份子钱”。

    现在结婚惯常,每人需要带3两粮票,份子钱可给可不给。

    如果一顿酒席,让主家承担,一般的家庭是承担不起的。

    尤其现在的粮食、蔬菜、肉食全部限量供应。

    没有一定的实力,想筹齐这些,简直不敢想象。

    记得老一辈讲过,困难时期,某小城一次结婚,来宾1人1个二和面馒头,1两散白酒。

    每家出一个大人,没人敢拖家带口。

    拖家带口,先不说主家接不接待,吃席的人家哪舍得那些粮票。

    后世一大家子人不要脸,拿着200块礼钱去吃席,一般主家也就忍了。

    放在五六十年代,客人就会把这一家人“用纸捏着”扔出去。

    李元听说何雨柱不办酒席就想着逗逗他。

    “不对啊,你一个大厨,号称京都厨师圈都有名的一角儿,少于十桌都算丢份儿”。

    “你可拉倒吧,你弄死我,也搞不出10桌的材料”。

    “轧钢厂那么多肉食和粮食,每天带点不就够了!”。

    “想什么呢!那些都有数,差不多每天都要清点。拿公家的东西,不要活了”。

    “那你还不是隔三岔五带回来饭盒”。

    “那不一样,那是小食堂的剩菜剩饭,算作我们加班的补助。你偷拿食材试试,丢工作都是好的”。

    “看看你住着院里最好的房子,要真是大资本家就好了,我们也跟着沾光”。

    “屁,资本家都被打到了”。

    李元嘿嘿一笑。

    “现在的资本家可不老少。

    建国后把“资产阶级”分为三类:官僚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其中前两类是革命的对象,最后一类是团结、统战的对象”。

    “啊!你这一说,好像也是。就像轧钢厂之前的董事篓半城,听说现在还住着小洋楼”

    “是啊,我们大家现在都吃不饱,他们不但能吃饱,还吃的好。迟早出事”。

    说到这里,李元就想起了去年刊登于《解放月刊》上的一篇题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