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91章 一生之敌的原由

    马老师向袁旭在多条线上主动发起进攻,袁旭都应对的井井有条,甚至都略占上风。

    但是袁旭这段时间并不是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跟马老师过招的事儿上了。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备,乐家科技旗下的短视频项目“微影”终于筹备完毕了。

    “这么说来,数据模型的测试结果还是不错的了?”

    袁旭笑着问坐在自己对面的微影项目技术后台负责人赵睿。

    短视频项目并不是什么全新的东西。

    早在2011年,手快公司便已成立,初期以制作GIF图片进行分享作为主营业务,第二年,正式转型为短视频社区。

    去年,鑫浪微博也推出了自己的短视频业务。

    目前的短视频,仍然处于成长初期,大多是用户自发行为,虽然用户数量在持续增长,但是并没有形成风潮,运营方也尚未有明确的盈利手段。

    袁旭受每日头条的启发,能够迅速抓住用户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用户进行内容推送,才是未来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以让乐家科技方面首先做出了自己的信息分发模型。

    这个模型,经过在爱家网和狗东商城的试用后,终于完成了正式版的开发,可以投入使用了。

    “是的,袁总,模型已经完善,可以投入微影项目了。”

    赵睿也有些激动,近300个日夜的忙碌,终于在今天可以结出硕果了。

    2014年9月7日,乐家科技“微影”正式上线。

    这次微影项目,公司从袁旭以降,都非常重视,因为这是公司第一个国内外同步上线的应用。

    对于微影,袁旭在dd之后,又一次全程参与了项目的筹建工作。

    袁旭为微影定下了基调,“使用‘技术流’制作短视频”。

    通过卡点音乐、迅速转换镜头等形式呈现内容,对于拍摄和剪辑手法非常讲究。

    同时针对目前市面上的短视频App大多使用暖色调,信息流大多是列表流或者是双屏瀑布流的现状,在进行了小范围的调研后,袁旭决定,微言使用冷色调、全屏的展现模式。

    袁旭对研发团队的成员们宣讲的时候,讲到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模式,只是强调了这样的App,要让所有使用微影的用户觉得“好玩”“很酷”就可以了。

    同时,邀请了国内外演艺界明星为微影造势,这也是集团首款从上市之初就有明星造势的产品。

    国内方面,除了袁氏集团旗下所有能够利用的宣传渠道,还冠名了dd视频大热的音乐类综艺《这里有嘻哈》,完美的契合了两者好玩、很酷的产品特性,产生了1+1大于2的良好效果。

    而且利用马上就要到来的爱家“重九购物节”,推出了一系列创意“买家秀”活动,并且热度排名前三的视频创作者可以获得5到10万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上线仅仅3天,国内用户已经突破百万,国际版用户更是飙升到了300万。

    微影App在天工软件商店同类软件下载量排名跃升至首位。

    9月10日,微影项目上线复盘会。

    “首先,从即日起,微影事业部正式成立,由吴栋兼任微影事业部总经理,赵睿担任副总经理。”

    袁旭首先宣布了一个好消息。

    吴栋是原本dd运营负责人,后来乐家科技改制之后担任b4业务群总经理,微影初创,很多时候需要横向的与其它项目之间有沟通互助的需求,让吴栋暂时兼任,可以更好的进行协调。

    “接下来,对于微影的上线,我们来进行一下复盘,从吴总开始吧。”

    大家都是熟人,相互介绍的环节就可以省略了,直接进入正题。

    “袁总,各位同事大家好,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微影上线之后的数据表现。”

    吴栋打开演示文档,为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微影上线以来的数据表现情况,这些数据,大部分在座的都已经清楚了,所以介绍的时候速度也比较快。

    “以上就是微影上线后这几天的数据表现,应该说,从数据上看,微影项目,开头开的不错。”

    “但是,这份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渠道宣发火力全开的前提之下的,头开好了,接下来怎么把这股子势头延续下去,是我们需要更加审慎对待的。”

    见吴栋已经说完,袁旭接过话头来:“首先,微影是个好项目。”

    “其次,我们开头开的还不错。”

    “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大家畅所欲言吧。”

    微影事业部初建,总共不过才几十个人,参会的也不过才十几个人而已,袁旭在发言上就随意了一些。

    “微影现在虽然下载量上涨的很快,但是关注度并没有达到爆火,我认为下一步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市场投入,继续提高微影的话题度,等到微影的影响力达到跟微言当初的时候差不多之时在降低市场投入的力度。”

    发言的是市场部经理杨飞,微影项目部草创,各个部门的负责人title也没有很高,所以杨飞尽管目前负责整个微影的市场部门,title目前只是经理。

    “市场推广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应该还是要放在我们App本身,目前项目已经上线运营了一段时间了,运营部门需要对用户反馈进行一波主动探询,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这是一位客户服务部主管的想法。

    由于袁旭并没有“命题”,发言的员工也大多都是从自己部门角度出发,自由发挥。

    袁旭微笑着听着员工们逐渐放飞自我的讨论。

    无论是前世的经验还是这么多年来的经历,成型的想法虽然会让工作更有目的性,更有效率,但是作为一家科技企业,这也意味着很多创意会被自己的固有思维给扼杀掉。

    某种程度上,这并不有利于公司的创新发展。

    所以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除了一些方向性的决策,袁旭也越来越少的直接对具体事项进行直接干预了。

    当然,微影事业部草创,最后的收尾目前还需要袁旭来进行。

    “听了各位同事的建议和意见,我很受启发,微影项目刚刚上线,我们先不要轻易的给微影设置什么边界,新项目就意味着有无限的可能在里面。”

    “具体到下一步的工作。”

    袁旭话音刚落,下面一片纸张翻动的哗啦声。